字好书
望江南 其二

《望江南 其二》

时间: 2025-04-27 06:57:14

诗句

临湘好,春水泛时鱼。

比户农忙看馌亩,养鹅人去尚名湖。

斜日澹菰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57:14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二
临湘好,春水泛时鱼。
比户农忙看馌亩,
养鹅人去尚名湖。
斜日澹菰浦。

白话文翻译:

临湘的风光真好,春水涌动时鱼儿在水中游弋。
门前的农人正忙于田间劳作,
放鹅的人走向了著名的名湖。
斜阳照射下,菰蒲的景色显得淡淡的。

注释:

  • 临湘:指临湘河,风景如画的地方。
  • :漂浮,漂荡。
  • 馌亩:指田地的农忙,"馌"字在此表示农作物的丰收。
  • 名湖:著名的湖泊,可能指特定的地方。
  • 菰浦:菰是水生植物,浦指水边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鹏年,近代诗人,以咏物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语言清新,意境优美。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一个春日的午后,诗人可能身处临湘附近,感受到春水的流动和乡村的热闹,抒发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农民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其二》是一首描绘春日乡村生活的抒情诗。诗人在临湘河畔,饱览春水和乡村的美景,感受到生机勃勃的自然与人们的辛勤劳作。诗中以“春水泛时鱼”开篇,立刻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清新的水面上,鱼儿嬉戏,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活力。接着,诗人通过“比户农忙看馌亩”的描写,展现了农人的勤劳,仿佛能听见他们的欢声笑语,感受到丰收在望的喜悦。“养鹅人去尚名湖”则引入了另一幅画面,放鹅的农人朝向名湖而去,显示出乡村生活的多样性与和谐。最后一句“斜日澹菰浦”以斜阳照耀水边的菰蒲画面结束,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临湘好:开篇直接表达对临湘美景的赞美。
    • 春水泛时鱼:描绘春水泛起,鱼儿在水中嬉戏的生动场景。
    • 比户农忙看馌亩:描写农人忙于耕作,展现出人们的生活气息。
    • 养鹅人去尚名湖:引入另一个生活场景,展示乡村的多样性。
    • 斜日澹菰浦:结尾以宁静的自然景象收束,使整首诗更具诗意。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例如“春水泛时鱼”通过水和鱼的互动来表现春天的生机;“斜日澹菰浦”则通过斜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 春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寓意春天的到来。
  • 鱼儿:代表着活泼与灵动,增添了生气。
  • 农忙:体现了勤劳与丰收的希望。
  • 名湖: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环境与人文情怀。
  • 斜日、菰浦:传达出宁静与淡泊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是什么?
    A. 秋天的落叶
    B. 春天的水和鱼
    C. 冬天的白雪

  2. “养鹅人去尚名湖”中“尚”字的意思是?
    A. 忘记
    B. 仍然
    C. 开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人间的生活。
  • 《江村即事》(杜甫):对乡村生活的细致刻画,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切。

诗词对比

  • 《望江南 其一》(刘鹏年)与《望江南 其二》:两首诗皆描绘了江南的春日美景,但《其一》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情感,而《其二》则侧重于自然与乡村生活的和谐。两者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刘鹏年诗集》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其一 水调歌头 酬清如四川如用原韵 水调歌头 春暮 水调歌头 喜晤斯奋 水调歌头 和卢仲敬太守 水调歌头 重游大名湖历下亭 水调歌头 兀颜分宪至邑,奉和前题 河南通志 水调歌头 辛酉三月廿七日,移居文殊寺巷 水调歌头 其三 水调歌头 天香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门字框的字 倒山倾海 閠字旁的字 言寡尤,行寡悔 白纸黑字 凉床 王字旁的字 散发抽簪 锻炼周纳 墙翣 并开头的成语 质量互变规律 志满意得 粮结尾的成语 巛字旁的字 羽结尾的成语 掣板 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