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1:04
原文展示:
中古风俗醇,田野多贤人。沮溺识孔丘,渔父辞伍员。后世多薄俗,往往妖孽作。小则为胜广,大则为莽卓。物坏虫生之,俗坏奸生之。古道日已远,呜呼其可悲。
白话文翻译:
古代的风俗淳朴,田野间有许多贤德之人。像沮溺那样的人能认识孔子,渔父能辞别伍员。后世的风俗变得浅薄,常常有妖孽出现。小的如胜广之流,大的如莽卓之辈。物质败坏会生虫,风俗败坏会生奸邪。古代的道德日渐远离,真是可悲啊。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他对古代风俗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淳朴风俗的怀念,以及对后世风俗败坏的忧虑。通过对比古代与后世的风俗,表达了对古代道德风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与后世风俗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淳朴风俗的怀念和对后世风俗败坏的忧虑。诗中“中古风俗醇,田野多贤人”描绘了古代社会的淳朴和贤德,而“后世多薄俗,往往妖孽作”则揭示了后世风俗的浅薄和邪恶。通过“物坏虫生之,俗坏奸生之”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风俗败坏的后果。最后“古道日已远,呜呼其可悲”表达了对古代道德风尚日渐远离的悲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古代淳朴风俗的怀念和对后世风俗败坏的忧虑。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道德风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沮溺”是指: A. 古代隐士 B. 古代渔夫 C. 古代农夫 D. 古代官员
诗中提到的“渔父辞伍员”是指: A. 渔夫能辞别伍员 B. 渔夫能认识伍员 C. 渔夫能帮助伍员 D. 渔夫能教育伍员
诗中“物坏虫生之,俗坏奸生之”的比喻是指: A. 物质败坏会生虫,风俗败坏会生奸邪 B. 物质败坏会生虫,风俗败坏会生善良 C. 物质败坏会生虫,风俗败坏会生贤德 D. 物质败坏会生虫,风俗败坏会生智慧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