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渡黄河

《渡黄河》

时间: 2025-05-07 21:32:00

诗句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32:00

原文展示:

渡黄河 范云 〔南北朝〕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白话文翻译:

黄河水流迅猛而浑浊,波涛滚滚无法攀登。 用桧木做的桨难以划动,松木船才能勉强承受。 庭院中倒着的老树,田野里残留的旧田埂。 不见行人的踪迹,只见到狐狸和兔子出没。 我向河边的老人询问,这河水何时才能清澈?

注释:

  • 河流迅且浊:形容黄河水流急速且浑浊。
  • 汤汤不可陵:汤汤,形容水流浩大;不可陵,无法攀登。
  • 桧楫难为榜:桧楫,用桧木做的桨;难为榜,难以划动。
  • 松舟才自胜:松舟,用松木做的船;才自胜,勉强能够承受。
  • 空庭偃旧木:空庭,空旷的庭院;偃旧木,倒下的老树。
  • 荒畴余故塍:荒畴,荒废的田地;故塍,旧的田埂。
  • 不睹行人迹:睹,看见;行人迹,行人的踪迹。
  • 但见狐兔兴:但见,只见到;狐兔兴,狐狸和兔子出没。
  • 寄言河上老:寄言,传话;河上老,河边的老人。
  • 此水何当澄:何当,何时;澄,清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云(约450-503),字彦龙,南朝宋、齐、梁时期文学家,以诗文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渡黄河》是他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黄河的险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黄河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黄河水流迅猛浑浊的描写,以及周围环境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自然险恶的感慨。诗中的“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安定和自然环境改善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水流迅猛浑浊的描写,展现了黄河的险恶和不可征服的特性。诗中的“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汹涌澎湃,而“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则进一步通过船只的难以驾驭,突出了黄河的险峻。后文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荒凉描写,如“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以及“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加深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自然险恶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向河边的老人询问“此水何当澄”,表达了对社会安定和自然环境改善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开篇即描绘黄河水流迅猛而浑浊,波涛滚滚无法攀登,形象地展现了黄河的险恶。
  2.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通过桧木桨难以划动,松木船才能勉强承受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黄河的险峻。
  3.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描绘了周围环境的荒凉,庭院中倒着的老树,田野里残留的旧田埂,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荒废。
  4.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不见行人的踪迹,只见到狐狸和兔子出没,加深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自然险恶的感慨。
  5.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诗人向河边的老人询问,这河水何时才能清澈,表达了对社会安定和自然环境改善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河流迅且浊”中的“迅且浊”比喻黄河水流迅猛而浑浊。
  • 拟人:“汤汤不可陵”中的“不可陵”拟人化地表达了黄河的不可征服。
  • 对仗:“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中的“桧楫”与“松舟”,“难为榜”与“才自胜”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水流迅猛浑浊的描写,以及周围环境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自然险恶的感慨。诗中的“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安定和自然环境改善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河流迅且浊:黄河水流迅猛而浑浊,象征着自然的险恶和社会的动荡。
  • 空庭偃旧木:庭院中倒着的老树,象征着社会的荒废和衰败。
  • 荒畴余故塍:荒废的田地和旧的田埂,象征着农业的荒废和社会的动荡。
  • 不睹行人迹:不见行人的踪迹,象征着社会的荒凉和人迹罕至。
  • 但见狐兔兴:狐狸和兔子出没,象征着自然的荒凉和野生动物的繁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河流迅且浊”形容的是哪条河流? A. 长江 B. 黄河 C. 淮河 D. 珠江 答案:B. 黄河

  2. “桧楫难为榜”中的“桧楫”指的是什么? A. 松木做的桨 B. 桧木做的桨 C. 竹子做的桨 D. 木头做的桨 答案:B. 桧木做的桨

  3. 诗中“寄言河上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黄河的恐惧 B. 对黄河的赞美 C. 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D. 对自然环境的担忧 答案:C. 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与《渡黄河》形成对比。
  • 李白《将进酒》:通过豪放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豪情壮志,与《渡黄河》的沉郁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范云《渡黄河》:两者都描绘了黄河,但前者展现了黄河的壮丽,后者则突出了黄河的险恶。
  • 李白《将进酒》与范云《渡黄河》:前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后者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自然险恶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包括王之涣和李白的相关诗作。
  • 《南北朝诗选》:收录了南北朝时期的诗作,包括范云的《渡黄河》。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背景和范云的生平及作品。

相关查询

夏州塞外道 夏州道中 不见 不见 不见明湖近六十年过济南同张振卿前辈雨泛饮于湖榭 不见 不见胡仲隶题苏溪僧壁 不见 沉醉东风 沉醉东风·渔得鱼心满意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夺锦才 耳塞机 四点底的字 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叨光 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表德 转愁为喜 衣轻乘肥 門字旁的字 所在皆是 朋党比周 反犬旁的字 昼锦荣归 見字旁的字 赏罚黜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