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4:01
结屋傍僧寮。九曲回通第二桥。芦叶著花秋在水,萧萧。月作云流雪是潮。清福几能消。波浅烟深雁影撩。梦醒不知天与水,寥寥。三两疏星挂柳梢。
在僧侣的住所旁边建了一座小屋,通往第二座桥的道路蜿蜒曲折。秋天的水面上,芦苇叶上盛开着花朵,轻轻摇曳。月光像云彩,流动着,雪花般的潮水轻轻涌来。清静的福气又能有多少消散呢?水波浅浅,烟雾弥漫,雁影在此时轻轻掠过。梦中醒来,不知天与水的分界,空阔而孤寂。三两颗稀疏的星星挂在柳树的枝梢。
姚燮(1668-1724),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此诗作于西溪地区,姚燮在此地隐居,受自然山水的启发,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南乡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溪的秋日景象,诗人将自然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敏感与热爱。开头两句描绘了宁静的环境,"结屋傍僧寮"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安详,而"九曲回通第二桥"则增添了自然的灵动感。接下来的描写中,"芦叶著花秋在水,萧萧"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气息,水面上花朵的摇曳似乎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流逝。
"月作云流雪是潮"则是对月光与水波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与感慨。最后的几句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与无奈,雁影撩拨着水面,而梦醒后,诗人却陷入了对于现实的迷茫。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脱俗,意象丰富,既有对外界的描绘,也有对内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清福与世态的思考,情感细腻而真挚。
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溪的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九曲回通第二桥”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清福几能消”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诗中“梦醒不知天与水”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表达孤独与思考时,风格与情感基调的不同,姚燮更倾向于静谧的自然描写,而李白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