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4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44:08
春秋战国门
作者: 周昙 〔唐代〕
三逐乡闾五去君,
莫知何地可容身。
杨回不是逢英鉴,
白首无成一旅人。
全诗翻译:
此诗描述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乡闾”和“君”暗示了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而“杨回”则是指一个不被理解的人,最终在白发苍苍之际依然未能有所成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杨回的典故出自《论语》,他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以其聪颖和才智而著称,但最终未能被国家重用,反映了读书人的无奈与悲哀。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创作于诗人生活的动荡时期,社会环境的不安以及个人的失意,使得诗人对故乡、友情的追忆与对自我价值的反思愈加深刻。
这首《春秋战国门》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中“逐乡闾五去君”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离散是常态,诗人通过对故乡的追忆,暗示了对社会关系的渴望和对亲情的珍视。接着,诗人用“莫知何地可容身”来表达内心的无助与迷茫,人生如旅,漂泊不定,让人感到孤独。
“杨回不是逢英鉴”的句子,显然是在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自己一生未能有所成就的惋惜。杨回的典故加深了这种情感,让人联想到许多有才华但却不得志的士人。最后“白首无成一旅人”的结尾,带着一种无奈与悲伤,诗人已经年老,却依然未能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令人感到深深的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探讨,反映了社会的无情与个体的脆弱,具有很强的悲剧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归属感和成就感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在社会变迁中的迷惘与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杨回”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孔子
B. 杨回
C. 荀子
D. 孟子
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受是怎样的?
A. 成就满满
B. 孤独无助
C. 快乐幸福
D. 充满期待
“逐乡闾五去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游历的向往
B. 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C. 对权力的追求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但杜甫更侧重于国家与社会的忧虑,而周昙则更多地关注个人命运与内心的孤独。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