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釜下吟

《釜下吟》

时间: 2025-05-02 13:26:53

诗句

阿对泉头舂黑菰,萁然豆煮虫泣锅。

蜀姜作芼吴盐和,琥珀香烂云子乌。

不数肉翁夸安胡,老妻热贮儿怒呼。

饥雷欲转藜肠枯,政须一饱百不图。

君不见牛觳{觳殳换束},乌毕逋,蟹躁扰,鱼喁嚅。

玉脂泣鼎扤血糊,万钱方丈胡为乎。

莫笑庾郎一事无食鲑,长有二十七种园中蔬。

催儿挂豆更栽芋,坡老自谓我亦识字耕田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6:53

原文展示

《釜下吟》
作者:徐照

阿对泉头舂黑菰,
萁然豆煮虫泣锅。
蜀姜作芼吴盐和,
琥珀香烂云子乌。
不数肉翁夸安胡,
老妻热贮儿怒呼。
饥雷欲转藜肠枯,
政须一饱百不图。
君不见牛觳觳殳换束,
乌毕逋,蟹躁扰,
鱼喁嚅。
玉脂泣鼎扤血糊,
万钱方丈胡为乎。
莫笑庾郎一事无食鲑,
长有二十七种园中蔬。
催儿挂豆更栽芋,
坡老自谓我亦识字耕田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表达了对简单生活与丰盈农田的赞美。诗中提到,阿对在泉边舂磨黑豆,锅里煮着豆子,虫儿在锅中啼哭。蜀姜和吴盐混合在一起,香气四溢。诗人不愿意听那些肉食者的夸耀,看到老妻热心储存食物,儿子在一旁生气地呼喊。饥饿如雷,肚子快要空了,真希望能吃饱一顿。你难道没有看到牛头角换着束,乌鸦飞走,螃蟹躁动,鱼儿喃喃自语。玉脂般的食物在鼎里流淌着血糊,为什么要花费万钱去追求这些呢?不要嘲笑庾郎没有吃鲑鱼,他的园中还有二十七种蔬菜。催促儿子挂豆子,再去种芋头,坡老自认为我也是个会干活的农夫。

注释

  • 阿对:诗中人物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邻居。
  • 黑菰:一种豆类。
  • 萁然:指豆类的茎叶。
  • 蜀姜:一种香料,常用于烹饪。
  • 琥珀香:指香气浓郁,像琥珀一样美好。
  • 饥雷:形容饥饿得如雷般轰鸣。
  • 藜肠:形容肚子空虚。
  • 牛觳觳殳:牛头与角的形态描绘。
  • 庾郎:庾信,古代著名诗人,象征性地代表了清贫的士人。
  • 园中蔬:形容丰收的农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体现了士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釜下吟》创作于一个闲适的农村环境中,诗人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与情感。

诗歌鉴赏

《釜下吟》是一首生动而富有乡土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日常描写,将乡村生活的真实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是对农田丰收的赞美,更是对简单生活的思考。诗人用“阿对泉头舂黑菰”开篇,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细节,展现出一种对食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热爱。在“饥雷欲转藜肠枯,政须一饱百不图”中,诗人以饥饿感引发对简单饮食的渴求,表达了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整体上,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乡村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在物质匮乏时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阿对泉头舂黑菰:描写阿对在泉边磨豆,展现乡村的宁静与简单。
  • 萁然豆煮虫泣锅:虫儿在锅里啼哭,暗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蜀姜作芼吴盐和:调味品的加入,增添了生活的美味。
  • 琥珀香烂云子乌:香气四溢,展现出美好的生活情景。
  • 饥雷欲转藜肠枯:表达饥饿的痛苦,渴望食物。
  • 政须一饱百不图:强调吃饱的重要性,不求奢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饥雷”比喻饥饿的痛苦。
  • 拟人:虫泣、鱼喁等,赋予了动物情感。
  • 对仗:如“阿对泉头”和“蜀姜作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简单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丰盈农田的珍视,同时也隐含了对物质追求的反思,强调了朴实生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生命与清新。
  • 黑菰:代表了农村的劳动和朴素的生活。
  • 蜀姜:象征着乡土的味道与文化。
  • 饥饿: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釜下吟》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徐照
    • C. 杜甫
    • D.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黑菰”是什么?

    • A. 一种谷物
    • B. 一种豆类
    • C. 一种蔬菜
    • D. 一种鱼
  3. 诗中“饥雷欲转藜肠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饥饿
    • D. 满足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诗》 by 陶渊明
  • 《归园田居》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徐照的《釜下吟》更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而陶渊明则更强调隐逸与追求自然的哲学。两者都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放后遇恩不沾 感遇其三 秋思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诗余答以此诗 长歌行 古风其三十二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留饮赠之 赠宣城赵太守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鸟字旁的字 方骖并路 兼官 舍己芸人 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祝的成语 方言矩行 鹦鹉学舌 王字旁的字 查头子 昆山之玉 缶字旁的字 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自休 金字旁的字 诞傲 鬼蜮伎俩 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