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1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12:15
过鄱阳湖
作者: 徐照 〔宋代〕
港中分十字,蜀广亦通连。
四望空无地,孤舟若在天。
龙尊收巨浪,鸥少没苍烟。
未流皆惊畏,吾今已帖淆。
在湖港中,水道交汇成十字,蜀地的水路也能互通。
四面望去,四周空旷没有陆地,孤舟仿佛漂浮在天空。
巨浪在龙尊的控制下平息,海鸥少见,没入了苍茫的烟雾中。
未曾踏水的人都感到惊恐畏惧,而我如今已经安然自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龙尊”可理解为对自然力量的尊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介绍:
徐照(生卒年不详),字承宗,号天一,宋代诗人,生于江西,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笔调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过鄱阳湖》创作于徐照游历鄱阳湖时,表达了他对壮丽湖景的感受,以及在浩瀚水域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渺小。
徐照的《过鄱阳湖》以其清新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湖上行舟的独特感受。诗中描绘的湖面,水道交错,远景空旷,构成了一个辽阔的水域画面,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在这幅生动的水乡画卷中,孤舟成为了诗人的心灵寄托,仿佛在空中漂浮,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龙尊收巨浪”一句,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表现出诗人对湖面安宁的渴望。波涛汹涌的湖面在“龙尊”的控制下逐渐平息,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未流皆惊畏”,未曾经历过水路的人对湖水的恐惧,反映出对未知事物的普遍心理。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人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表现出一种豁达与从容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反映在诗人的心境中,也传递给读者一种淡然处世的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既有对壮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未知的敬畏,最终体现出一种从容和自信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照的《过鄱阳湖》与杜甫的《登高》都有着对自然的深刻描写,但徐照更多展现的是个人在自然中的渺小和孤独,而杜甫则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抒发,前者更显得开阔而孤寂,后者则多了几分沉重与忧伤。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