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万年山望罗汉岭上大松

《过万年山望罗汉岭上大松》

时间: 2025-05-06 18:01:51

诗句

苍髯白甲老烟云,万大丛中独挺身。

一柱擎天须此物,执柯它日属何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1:51

原文展示:

过万年山望罗汉岭上大松
作者: 郑伯熊 〔宋代〕

苍髯白甲老烟云,
万大丛中独挺身。
一柱擎天须此物,
执柯它日属何人。


白话文翻译:

在苍老的烟云中,白发苍苍的巨松高耸入云,
在万千松林中,它独自挺立。
这一根支撑天地的树木,岂非此物?
等到将来,掌握这根树枝的又会是谁呢?


注释:

  • 苍髯白甲:形容老者的白发和皱纹,暗喻古老和沧桑。
  • 老烟云:指岁月流逝,仿佛烟云般飘渺。
  • 万大丛中独挺身:在万千的松树中,这棵树独自高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姿态。
  • 一柱擎天:形容大松的高大,似乎能支撑起天空。
  • 执柯:指握住树枝,象征掌握权力或命运。
  • 它日属何人:未来的某一天,这棵树的命运将归于谁?

典故解析:

“擎天”一词源于古代神话中关于支撑天地的巨人,常被用来描绘伟大的事物或人物。此外,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伯熊,宋代诗人,其诗风常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兼具哲理性与美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郑伯熊游历万年山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以及古松的伟岸,因而引发对生命及其归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万年山大松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命归属的深刻思考。诗中“苍髯白甲”的意象,展现了古松的沧桑,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万大丛中独挺身”,强调了大松的突出与独特,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柱擎天”将大松的伟岸与人类的渺小相对照,诗人似乎在思考,是否未来的某一天,会有新的生命取代这棵古松,继续支撑着人间的希望与理想。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对生命、时间以及归属的哲理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老松的形象,表现沧桑与坚韧。
    • 第二联强调松树的独特,突出其在广袤自然中的地位。
    • 第三联用夸张的比喻,强调松树的重要性。
    • 第四联则引出对未来的思考,暗含哲理。
  • 修辞手法

    • 比喻:“一柱擎天”是比喻,形象地表达松树的高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形成鲜明的对比。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生命归属和未来的深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意象分析:

  • 苍髯白甲:象征着古老、智慧与时间的流逝。
  • 独挺身:象征着独立与坚韧。
  • 擎天:象征着伟大的力量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髯白甲”主要描绘了什么形象?

    • A. 年轻人
    • B. 老者
    • C. 小松树
  2. “万大丛中独挺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自豪
    • C. 忧伤
  3. “执柯它日属何人”中的“它日”指的是什么?

    • A. 过去
    • B. 未来
    • C. 现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郑伯熊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自然景物,但郑伯熊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而王维则展现了一种宁静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天地》期刊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洞仙歌(登临漳城咏梅) 公晔以北山荔子见寄因念昔游慨然怀归戏成 奉怀罗仲共叔共二友 洞仙歌·残烟薄雾 和学士秋怀 其十二 蝶恋花(游南山过陈公立后亭作) 和韵仲宗天宁见怀月馀卧病横山得其诗颇动念 次韵学士史秋初四首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 迎仙道中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兀字旁的字 庄稼人 业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白嘴儿 毋字旁的字 吟风咏月 香肌玉体 包含拨的成语 汹涌彭湃 织花 权时救急 安贫知命 逊荒 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