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6:23
次韵叩泮宫
作者: 刘因 〔元代〕
误我儒冠一不成,剑华摇落动江城。
心飞北阙知天远,梦入南荒觉地倾。
磊落中原千古鹿,淋漓沧海一杯鲸。
太平自有诸公在,谁向南阳问孔明。
我无缘佩戴儒生的冠帽,一切不得如愿,剑光摇曳,动摇了江城的宁静。
我的心灵飞向北方的宫阙,知道那里的天空是如此遥远;梦中进入南方的荒野,才觉察到大地的倾斜。
中原的豪杰如同千古的鹿,沧海之中一杯鲸鱼,气势磊落。
太平盛世自然有众多英雄豪杰在,谁还会向南阳询问孔明的智慧呢?
刘因,元代诗人,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常在诗中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借古喻今,抒发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
《次韵叩泮宫》通过几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诗人感叹自己未能如愿以偿地获得儒生的荣誉,借用“剑华摇落”表现出一种失落和对现实的不满。接着,诗人通过“心飞北阙”与“梦入南荒”的对比,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未来的探索欲望。北阙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而南荒则是对未知的追求,这种对比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磊落中原千古鹿”和“淋漓沧海一杯鲸”的意象,展现了中原豪杰的气概与壮丽的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气魄与自信。最后一句“太平自有诸公在,谁向南阳问孔明”,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与对历史的反思。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思考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不同意象的交织,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并借历史人物反思当下,传达出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与对社会的思考。
“误我儒冠一不成”中的“儒冠”指什么?
A. 诗人的帽子
B. 儒生的象征
C. 剑的光辉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北阙”象征什么?
A. 现实的无奈
B. 理想的高远
C. 自然的壮丽
答案:B
“谁向南阳问孔明”中的“孔明”指的是谁?
A. 诸葛亮
B. 刘备
C. 曹操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