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陈谏议澈赴边幕二首

《送陈谏议澈赴边幕二首》

时间: 2025-05-07 23:39:26

诗句

边邮京递近如何,警报全稀吉语多。

上说君王自神武,下云宰相已安和。

子方盛壮宜乘塞,吾迫龙钟懒出窝。

若谒翘材问村叟,为言颜发转苍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9:26

原文展示

送陈谏议澈赴边幕二首

边邮京递近如何,警报全稀吉语多。
上说君王自神武,下云宰相已安和。
子方盛壮宜乘塞,吾迫龙钟懒出窝。
若谒翘材问村叟,为言颜发转苍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边疆局势的关心。边邮和京城的消息怎么那么近呢,警报已经很少,吉祥的言语反而多了。有人说君王依旧英明神武,宰相已经安然和谐。年轻的陈谏议正值盛壮,应该去边塞效力,而我却因年老体衰懒于出门。如果去问乡村的老者,他们只会说我的头发已变得灰白。

注释

  • 边邮:指边疆与京城之间的邮递,表明信息传递的迅速。
  • 警报全稀:警报很少,意味着边境安宁。
  • 君王自神武:君主依旧英明神武,显示对君主的赞美。
  • 宰相已安和:宰相处理政务安稳和谐。
  • 子方:指年轻的陈谏议。
  • 乘塞:指在边塞任职或出征。
  • 龙钟:形容年老体衰。
  • 翘材:有才能的年轻人。
  • 村叟:乡村的老人,象征智慧与经验。
  • 颜发转苍皤:形容头发变白,象征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师望,号天池,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及政治家。他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聪慧,曾任多职。刘克庄的诗风以深沉、豪放著称,兼具文采与气魄,尤以边塞诗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边疆局势复杂的时期,诗人对国家的未来和边疆的安危表示关心。陈谏议即将赴边任职,诗人以此寄语,表达对年轻才俊的期待和对自己年老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才俊与年老作者的心态,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怀。诗人首先通过“边邮京递近如何,警报全稀吉语多”两句,传达了边疆的平安与安稳,表现出对国家局势的乐观态度。接着,诗人提到“上说君王自神武,下云宰相已安和”,显示出对君主和宰相的信任与赞赏,表现了对国家治理的期待。

然而,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又反映出自己对年轻人的羡慕与对衰老的无奈。“子方盛壮宜乘塞,吾迫龙钟懒出窝”,此句对比鲜明,年轻的陈谏议理应去边疆建功立业,而年老的诗人则感到力不从心,成为了“懒出窝”的龙钟老人。

最后,“若谒翘材问村叟,为言颜发转苍皤”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乡村的老者虽有智慧,但也无法逆转衰老的现实。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时代的无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展现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边邮京递近如何:问边疆与京城之间的消息传递情况,暗示关心国事。
  2. 警报全稀吉语多:警报减少,吉祥的言语增多,表明局势安宁。
  3. 上说君王自神武:赞美君王仍然英明神武,显示出对君主的信任。
  4. 下云宰相已安和:宰相治理安稳,表明国家政治的稳定。
  5. 子方盛壮宜乘塞:年轻的陈谏议正值壮年,适合去边塞任职。
  6. 吾迫龙钟懒出窝:我年老体衰,懒于出门,表现出对自身状态的无奈。
  7. 若谒翘材问村叟:如果去问有才能的年轻人和乡村的老人。
  8. 为言颜发转苍皤:他们只会说我头发变白,感叹时光流逝。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的陈谏议与年老的诗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衰老的无奈。
  • 比喻:用“龙钟”形容年老的状态,生动形象。
  • 排比:通过“上说”、“下云”等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局势的描绘和对年轻才俊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对自我衰老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邮:象征信息的迅速传递,反映国家的安宁。
  • 君王:代表统治者的威望与能力。
  • 宰相:象征正治的稳定。
  • 年轻人:代表着朝气与希望。
  • 苍皤: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方”指的是谁? A) 年轻的陈谏议
    B) 诗人自己
    C) 一位乡村的老者
    D) 宰相

  2. 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态度是: A) 悲观
    B) 中立
    C) 乐观
    D) 不关心

  3. “吾迫龙钟懒出窝”中“龙钟”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武器
    D) 动物

答案

  1. A) 年轻的陈谏议
  2. C) 乐观
  3. B) 老年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作品,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展现对前途的期待。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感受到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哲理。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王之涣

  • 主题:都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待与对衰老的感慨,但刘克庄更加强调了国家的安危,而王之涣则更多体现个人情感。
  • 风格:刘克庄的诗较为直白,王之涣则更显含蓄,意象更为丰富。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3. 《刘克庄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陈谏议澈赴边幕二首》。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己亥杂诗 其二十一 己亥杂诗 其一 读公孙弘传 广陵舟中为伯恬书扇 赠伯恬 紫云回三叠 其三 紫云回三叠 其二 紫云回三叠 其一 昨夜二首 其二 昨夜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遭家不造 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半推半就 爻字旁的字 欠字旁的字 填讳 适分 卑以自牧 玉虚饭 花街柳市 亠字旁的字 包含梧的词语有哪些 浑淆 兀字旁的字 轩颉 功高望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