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3:02
晓思
陆游
暮年多感怆,孤梦久不成。
残灯暗无焰,宿雨滴有声。
食少夜常饥,展转空肠鸣。
老鸡虽三号,山窗终未明。
默诵旧记书,更觉负平生。
披衣搔短发,壮志浩纵横。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晚年时的忧伤和失落。他感到孤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夜深人静时,残灯无光,窗外的雨声让他更加感到寂寞。因食物稀少,夜里常常饥饿,翻来覆去,肚子空空发出鸣响。虽然老鸡已经三点了,但山窗外依然黑暗。默默地诵读旧书,越发感到辜负了自己的一生。披上衣服,抓挠着短发,心中壮志依旧,却无法施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的情感和意象与古人对晚年感叹及理想未遂的主题相吻合,反映了许多文人对人生的感悟。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晓思》创作于陆游晚年,彼时国家动荡,诗人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经历了多次的政治挫折,内心感到极大的失落和无奈。
《晓思》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年生活的孤独与无奈。全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反思。开篇“暮年多感怆,孤梦久不成”,直接点出诗人晚年的感伤,孤独的梦想难以实现,反映出他对理想的执着与现实的无情。接下来的“残灯暗无焰,宿雨滴有声”,通过昏暗的灯光和窗外滴落的雨声,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忧伤。
诗中“食少夜常饥,展转空肠鸣”,通过对饥饿的描述,体现了生活的困苦,诗人不仅身体上受到限制,精神上的饥渴更为明显。最后几句“默诵旧记书,更觉负平生。披衣搔短发,壮志浩纵横”,总结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与不甘,尽管已届暮年,内心的壮志仍然未曾消逝,这种情感的冲突使全诗更具深度。
整首诗以感伤的基调,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无奈,以及对生活现实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晚年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悔恨与对未来的渺茫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孤梦”指的是什么?
A. 孤独的梦想
B. 朋友的梦
C. 美好的愿望
D. 现实的追求
诗人感到晚年的生活是怎样的?
A. 快乐和充实
B. 孤独和失落
C. 富裕和幸福
D. 平淡和无聊
“残灯暗无焰”中的“残灯”象征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生命的衰弱
C. 美好的过往
D. 朋友的陪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更深入理解陆游及其作品的背景和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