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9:12
题张延之觉寺亭
作者:廖刚 〔宋代〕
迷途非远复,靖节子其徒。
止水明心法,行年见道枢。
俨如还旧国,端是得遗珠。
燕处今何事,春风咏舞雩。
全诗翻译:
迷途并不遥远,靖节和他的门徒。
清澈的水面映照出心灵的法则,
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明了道理。
就像回到了故乡,恰似得到了遗落的珍珠。
如今燕子栖息在何处呢?春风中吟唱着舞雩的乐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靖节”可能指代的历史人物,代表一种清净高洁的道德理想。“春风咏舞雩”则与古代的春祭仪式相关,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介绍:
廖刚,宋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歌风格多表现出对自然和心灵的细腻观察,常常融入道家和佛教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首诗作于作者游览张延之的觉寺亭时,表达了对心灵宁静和自然和谐的感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迷途”开篇,暗示人在生活中常常会有迷惑和困惑。接着提到“靖节子其徒”,引入了一位高人及其门徒,象征着一种道德和智慧的追求。在“止水明心法”中,诗人用“止水”比喻内心的宁静,强调内心清明的重要性。接下来的“行年见道枢”则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领悟生活的真谛。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俨如还旧国,端是得遗珠”,展现了一种归属感和珍贵的发现,仿佛在迷失的旅途中找到了往昔的美好。最后一联“燕处今何事,春风咏舞雩”则以燕子与春风的意象,呼应了自然的变迁与人心的变化,表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淡雅的语言、清新的意境,传达了对内心宁静和智慧追求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和谐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生命智慧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心灵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止水”象征什么?
A. 迷失
B. 宁静
C. 春风
D. 高人
“靖节子其徒”中的“靖节”指代什么?
A. 一位高人
B. 诗人的朋友
C. 自然的象征
D. 迷途的状态
整首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迷茫
B. 宁静和智慧
C. 悲伤
D. 欢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