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八关斋诗三首 其二

《八关斋诗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6 09:47:51

诗句

三悔启前朝,双忏暨中夕。

鸣禽戒朗旦,备礼寝玄役。

萧索庭宾离,飘遥随风适。

踟蹰歧路嵎,挥手谢内析。

轻轩驰中田,习习陵电击。

息心投佯步,零零振金策。

引领望征人,怅恨孤思积。

咄矣形非我,物外固已寂。

吟咏归虚房,守真玩幽赜。

虽非一往游,且以闲自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51

原文展示:

八关斋诗三首 其二 支遁 〔魏晋〕

三悔启前朝,双忏暨中夕。鸣禽戒朗旦,备礼寝玄役。萧索庭宾离,飘遥随风适。踟蹰歧路嵎,挥手谢内析。轻轩驰中田,习习陵电击。息心投佯步,零零振金策。引领望征人,怅恨孤思积。咄矣形非我,物外固已寂。吟咏归虚房,守真玩幽赜。虽非一往游,且以闲自释。

白话文翻译:

三次悔悟开启了前朝的记忆,两次忏悔伴随着中夜的时光。鸟儿警告着明亮的早晨,准备礼仪以安息神秘的劳役。庭院中的宾客离去,飘摇随风而去。在岔路口徘徊,挥手告别内心的分析。轻车疾驰在田野中,习习的风如电击般掠过。放下心中的执念,缓缓行走,金杖轻轻震动。引领目光望向远行的征人,积聚着孤独的思念和遗憾。哎呀,形体并非我,外在世界已然寂静。吟咏回到虚无的房间,守护着真实的自我,玩味着深奥的秘密。虽然不是一次往复的旅行,暂且以闲适来自我解脱。

注释:

  • 三悔启前朝:指三次悔悟开启了过去的记忆。
  • 双忏暨中夕:两次忏悔伴随着中夜的时光。
  • 鸣禽戒朗旦:鸟儿警告着明亮的早晨。
  • 备礼寝玄役:准备礼仪以安息神秘的劳役。
  • 萧索庭宾离:庭院中的宾客离去。
  • 飘遥随风适:飘摇随风而去。
  • 踟蹰歧路嵎:在岔路口徘徊。
  • 挥手谢内析:挥手告别内心的分析。
  • 轻轩驰中田:轻车疾驰在田野中。
  • 习习陵电击:习习的风如电击般掠过。
  • 息心投佯步:放下心中的执念,缓缓行走。
  • 零零振金策:金杖轻轻震动。
  • 引领望征人:引领目光望向远行的征人。
  • 怅恨孤思积:积聚着孤独的思念和遗憾。
  • 咄矣形非我:哎呀,形体并非我。
  • 物外固已寂:外在世界已然寂静。
  • 吟咏归虚房:吟咏回到虚无的房间。
  • 守真玩幽赜:守护着真实的自我,玩味着深奥的秘密。
  • 虽非一往游:虽然不是一次往复的旅行。
  • 且以闲自释:暂且以闲适来自我解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支遁(约314-366),字道林,东晋时期的著名僧人、文学家,擅长诗文,尤以佛教诗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佛教思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支遁在魏晋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心灵安宁的普遍心态。诗中通过悔悟、忏悔、孤独思念等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悔悟和忏悔为起点,通过描绘清晨的鸟鸣、庭院的离别、岔路口的徘徊等场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超脱。诗中“咄矣形非我,物外固已寂”一句,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形体的超然态度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支遁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悔启前朝:三次悔悟开启了过去的记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反思和悔悟。
  2. 双忏暨中夕:两次忏悔伴随着中夜的时光,强调了作者在夜晚的忏悔和内心的净化。
  3. 鸣禽戒朗旦:鸟儿警告着明亮的早晨,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和新的机会。
  4. 备礼寝玄役:准备礼仪以安息神秘的劳役,表达了作者对神秘事物的敬畏和尊重。
  5. 萧索庭宾离:庭院中的宾客离去,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增添了孤独感。
  6. 飘遥随风适:飘摇随风而去,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态度。
  7. 踟蹰歧路嵎:在岔路口徘徊,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犹豫和选择。
  8. 挥手谢内析:挥手告别内心的分析,表达了作者放下执念的决心。
  9. 轻轩驰中田:轻车疾驰在田野中,描绘了作者追求自由的行动。
  10. 习习陵电击:习习的风如电击般掠过,形容了风的迅猛和作者内心的激荡。
  11. 息心投佯步:放下心中的执念,缓缓行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从容。
  12. 零零振金策:金杖轻轻震动,象征着作者内心的震动和觉醒。
  13. 引领望征人:引领目光望向远行的征人,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和思念。
  14. 怅恨孤思积:积聚着孤独的思念和遗憾,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遗憾。
  15. 咄矣形非我:哎呀,形体并非我,表达了作者对形体的超然态度。
  16. 物外固已寂:外在世界已然寂静,强调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
  17. 吟咏归虚房:吟咏回到虚无的房间,表达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18. 守真玩幽赜:守护着真实的自我,玩味着深奥的秘密,强调了作者对真实和深奥的追求。
  19. 虽非一往游:虽然不是一次往复的旅行,表达了作者对旅行的态度。
  20. 且以闲自释:暂且以闲适来自我解脱,强调了作者的闲适和自我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习习陵电击”中,将风比作电击,形象生动。
  • 拟人:如“鸣禽戒朗旦”中,将鸟儿拟人化,赋予其警告的特性。
  • 对仗:如“三悔启前朝,双忏暨中夕”中,通过数字和动作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通过悔悟、忏悔、孤独思念等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咄矣形非我,物外固已寂”一句,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形体的超然态度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禽: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和新的机会。
  • 庭宾离: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增添了孤独感。
  • 歧路嵎:象征着内心的犹豫和选择。
  • 轻轩:象征着追求自由的行动。
  • 习习风:象征着内心的激荡。
  • 金策:象征着内心的震动和觉醒。
  • 征人:象征着远方的向往和思念。
  • 虚房:象征着精神世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悔启前朝”中的“三悔”指的是什么? A. 三次悔悟 B. 三次忏悔 C. 三次离别 D. 三次选择 答案:A

  2. 诗中“鸣禽戒朗旦”中的“鸣禽”象征着什么? A. 新的一天的开始 B. 离别的场景 C. 内心的犹豫 D. 追求自由的行动 答案:A

  3. 诗中“咄矣形非我”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形体的超然态度 B. 对世俗的执着 C. 对远方的向往 D. 对内心的犹豫 答案:A

  4. 诗中“吟咏归虚房”中的“虚房”象征着什么? A. 精神世界的追求 B. 世俗的执着 C. 远方的向往 D. 内心的犹豫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支遁的其他佛教诗作,如《咏怀诗》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佛教思想和艺术风格。
  • 其他魏晋时期的诗人,如陶渊明、王羲之等,他们的作品也体现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但支遁的诗更侧重于佛教思想的表达,而陶渊明的诗则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支遁诗集》:收录了支遁的诗作,可以全面了解其诗歌创作。
  • 《魏晋诗选》:收录了魏晋时期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对比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 《佛教与中国文学》:探讨了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可以深入了解支遁诗歌的佛教背景。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鹧鸪天(蜡梅)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鹧鸪天(戏赠黄医) 鹧鸪天(王清叔具草酌赏海棠为作二绝句,清叔击节,概括以鹧鸪天歌之) 鹧鸪天 鹧鸪天(暮春)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 鹧鸪天·兰溪舟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侄男 八字旁的字 包含普的词语有哪些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路衢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乐心 暴露无遗 鬯字旁的字 自吹自捧 遐深 庸医杀人 龜字旁的字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翘足引领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包含囊的词语有哪些 面字旁的字 满腹文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