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3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30:38
题杨子光双溪阁
倚天华栋俯长洲,
渺渺双溪一槛秋。
匹马问津迷去客,
乱帆分港竞归舟。
花飘两洞红交浪,
影落三山翠合流。
清夜鸣榔何处曲,
冷光平泛玉帘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上俯视长洲的美丽景色,眼前的双溪在秋日的薄雾中显得格外迷离。一个骑马的旅客在问路,却迷失了方向;港口里,各种帆船在竞争着归航。花瓣随风飘落,两岸的红花与浪花交织在一起,水面上映照着三座青山。夜深了,清脆的榔声在何处回响?冷冷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水面上,宛如玉钩般闪烁。
廖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览双溪阁时,旨在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思考。这种背景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风格。
这首诗以其清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开篇“倚天华栋俯长洲”,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远的视角,俯瞰大自然的壮丽。接着通过“渺渺双溪一槛秋”,描绘出秋日的宁静与柔美,令人心生向往。
诗中“匹马问津迷去客”一语,生动地勾画出一个孤独的旅者,迷失在这秋色之中,似乎暗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慨。这里的“乱帆分港竞归舟”,则表现了世间的繁忙与竞争,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对比,形成了生动的画面。
而后两句“花飘两洞红交浪,影落三山翠合流”,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意象的交融,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最后两句则将诗歌引向了夜的宁静与思索,清夜的榔声和冷光下的水面,如同诗人思绪的延展,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在清新与淡雅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情感与自然统一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旅途的反思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倚天华栋”中的“华栋”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建筑材料
B. 高大的屋檐
C. 诗人名字
D. 风景
诗中“匹马问津迷去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寂寞与迷惘
C. 自信
D. 忧郁
“冷光平泛玉帘钩”中的“冷光”指的是什么?
A. 太阳光
B. 月光
C. 星光
D. 烛光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廖刚的《题杨子光双溪阁》更注重描绘动态的景象与生活的繁忙,而王维则更倾向于静谧的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