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2:0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2:01:36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作者:晏几道 〔宋代〕
新月又如眉。
长笛谁教月下吹。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
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
梦里关山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
还是凉生玉枕时。
新月如同细眉一样。
是谁在月下吹起长笛?
看那楼边,依靠着暮云,初见南飞的雁。
人们总说,行人会在雁之后归来。
我心中渴望梦中的美好时光。
在梦中,关山的道路我全然不知。
只希望短短的书信能来解开我的遗憾,然而恐怕会迟到。
还是在这凉夜里,躺在玉枕上思念时。
“月下吹笛”常出现在古诗中,寓意月夜的孤独与思念。南飞的雁则是迁徙的象征,常用以表达离愁别绪。此外,玉枕常被用来比喻失眠与思念,增添了诗中对夜晚的惆怅感。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30-1110),字叔原,号惭愧居士,北宋著名词人,以词风婉约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爱情、离愁和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形式灵活。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晏几道的晚年,正值其人生的成熟阶段,情感丰富而内敛,反映了他对逝去时光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这首《南乡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月夜的感悟和对恋人的思念。开头的“新月又如眉”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也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着,长笛的音色在月下回荡,唤起了孤独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凄美的氛围。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一句,将目光投向远方的雁群,象征着离别和归途,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感受。而“漫道行人雁后归”则揭示了人们对归来的期待与无奈,表现出对爱人归来的渴望。
后半部分则显得更加沉重,诗人心中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梦中的迷惘形成鲜明对比,“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表达出对通信的期待与不安。最后一句“还是凉生玉枕时”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冷清,诗人躺在玉枕上,虽然在梦中徘徊,却无法摆脱现实的忧伤。
整首词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思念氛围,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深切思念。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无奈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新月又如眉”指代什么?
A. 新的开始
B. 柔美的女子
C. 思念的情感
“长笛谁教月下吹”中,长笛的作用是什么?
A. 传递快乐
B. 增加孤独感
C. 描绘自然
“却待短书来破恨”中,短书象征着什么?
A. 期待与希望
B. 痛苦与遗憾
C. 离别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李清照更多地呈现出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晏几道则通过景物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一种更为深沉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