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7:31
乃翁诵书舍东偏,吾儿相和山之巅。
翁老且衰常早眠,儿声夜半方泠然。
楚公著书数百编,少师手挍世世传。
我生七十有八年,见汝任此宁非天。
老父在东边的书房中诵读,
我的儿子在山顶上和声吟唱。
老父年事已高,早早就入睡,
儿子的声音在半夜时分才听得清晰。
楚国的公子写下数百部书籍,
年轻的老师手把手教导,世世代代传承。
我活了七十又八年,
看到你接过这个使命,难道不是天意吗?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鹤汀吟社主,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诗风清新、豪放,常以爱国情怀和对家国的忧虑为题材。
《诵书示子聿》写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对自己子孙教育的关心与期待之时,表达了父亲对儿子学习与传承文化的期望。
《诵书示子聿》是一首充满父爱和文化传承情怀的诗。诗中描绘了老翁在书房中诵读的情景,与孩子在山巅吟唱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记录这一温馨场景,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与对儿子未来的美好期盼。
第一联“乃翁诵书舍东偏,吾儿相和山之巅”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文化的传承。老翁在书房中诵读,代表了传统文化的延续,而儿子在山顶吟唱,则象征着年轻一代对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第二联“翁老且衰常早眠,儿声夜半方泠然”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老翁因年纪大而早早入睡,儿子的声音在夜半时分才传来,体现了儿子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后两联提到楚国的公子和年轻老师的传承,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而结尾“我生七十有八年,见汝任此宁非天”则表达了诗人对儿子能够继承文化、担当责任的欣慰,寓意着这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天意的安排。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自然的场景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家庭、文化和教育的紧密联系,以及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父亲对儿子未来的期望与祝福。通过描绘家庭的温暖场景,诗人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与对孩子成长的欣慰。
诗中提到老翁在哪里诵书?
诗中“儿声夜半方泠然”意指:
“楚公著书数百编”中的“楚公”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