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3:45
审录口占寄和沂乐廷卿
作者: 黄衷 〔明代〕
剑履群仙出禁来,
恢恢汤网一时开。
圆扉宿草看先沃,
丹笔南山挽却回。
宽大共祇天子诏,
平反端羡月卿才。
炎歊近走幽沉檄,
再拜瑶篇到楚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审录工作中所感受到的从容与豪情。诗中提到,像剑履群仙般的高人从禁地走出,象征着亘古不变的智慧和力量在此刻得以彰显。随着汤网的开启,万象更新,令人振奋。圆门外的草木看似在等待着滋润,南山的丹笔则似乎在呼唤着历史的回归。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天子诏书的崇敬与欣羡,以及希望能再一次感受到那份文采与才华的渴望。最后提到的“再拜瑶篇到楚台”,更是展现了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黄衷,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并以扎实的文学功底受到后人的推崇。诗风具有鲜明的个性,情感真挚。
诗作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对时事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对文人身份及其责任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作者的理想与抱负。开头的“剑履群仙出禁来”不仅描绘了一个出世的境界,也象征着诗人对高尚理想的追求。接着“恢恢汤网一时开”则将这种理想与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机遇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中意象层层叠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比如“圆扉宿草看先沃”描写了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寓意着在文人笔下,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而“丹笔南山挽却回”则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强调了文人责任与使命。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使得语言更具节奏感与韵律美。结尾的“再拜瑶篇到楚台”将诗人的文学追求与对历史传承的尊重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文人责任的思考。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清晰的情感传达出对未来和机遇的渴望,展现了文人与历史的紧密联系。
诗中“剑履群仙”所象征的是什么?
A) 仙人
B) 权力
C) 自由
D) 财富
“再拜瑶篇到楚台”中的“瑶篇”指的是什么?
A) 宝石
B) 文学作品
C) 典籍
D) 诗人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
A) 自然风光
B) 人生哲理
C) 文人责任与理想追求
D) 社会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