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2:38
晓发高平镇,前旌路未分。
小桥烟外过,流水月中闻。
虎豹宜多隐,豺狼不可群。
居人敌炎暑,报有竹连云。
清晨从高平镇出发,前方的道路尚未分岔。
小桥在烟雾中隐隐可见,流水声在月光下轻轻传来。
老虎和豹子最好隐蔽起来,豺狼则不能成群结队。
这里的人们抵挡着炎热的夏季,竹子在云间摇曳,带来一丝清凉。
范梈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以擅长古体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和自然景象,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范梈的诗歌常常反映出他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壬戌年间,正值元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可能是在旅途中记录下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世间人情冷暖的思考。
《壬戌秋录囚晚行宁州道中追录》是一首描绘清晨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人在高平镇出发,前方的道路尚且模糊未分,给人一种未知和期待的感觉。小桥、流水、月光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安详的自然世界。
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小桥在烟雾中隐现,流水声在月光下回荡,这种画面不仅美丽,还充满了诗意。诗中的动物意象,虎豹的隐蔽与豺狼的警惕,似乎在暗示生存的智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又微妙。
最后两句提到的居人和竹子,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居人虽要抵御炎热的暑气,但竹子则为他们带来了清凉的慰藉,表现了自然的馈赠与人们的生活状态。整首诗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在生活中对生存智慧的感悟。
诗中的“高平镇”指的是:
A. 一座城市
B. 一个村庄
C. 一个地名
D. 一座山
诗中提到的“虎豹宜多隐”是指:
A. 它们应当显露
B. 它们应当隐藏
C. 它们应当成群
D. 它们应当追逐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政治斗争的思考
B. 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存智慧
C. 对历史的追忆
D.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