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0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0:20
书灯蛾
作者: 危涴 〔宋代〕
三生炙手权门者,此日趋炎态未除。
汝自燃脐何所恨,可怜遗臭入诗书。
全诗翻译:
那些曾经在权贵门第中如火如荼的人,如今仍然趋附权贵,未能有所改变。你为何要自我燃烧,怨恨什么呢?可怜的是,留下的恶名竟然流传到诗书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危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具有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阶层分明,权力与利益的追逐使得许多文人沉迷于权门之中,危涴借此诗表达对这种现象的反思与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权贵的描绘,揭示了一个关于趋附权势的主题。首句提到的“三生炙手权门者”,暗示着那些曾经拥有权力的人,并未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他们的态度,依然在追逐权力,显示出一种对于权力的依赖和渴望。这种对权力的追逐不仅未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让他们的灵魂深陷于权力的泥潭中。
而“汝自燃脐何所恨”则是对这种现象的反思,似乎在质问那些愿意自我毁灭以获得短暂利益的人,究竟在恨什么。诗人用“可怜遗臭入诗书”来结束,暗示即使有权有势,最终留下的仍然是恶名,这种对权力的追逐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尊严和价值。
整首诗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既有对权力的讽刺,也有对自我毁灭的反思,深刻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权力追逐的批判和对人性深刻的反思,揭示了权力带来的不仅是地位,更是对道德与名声的挑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炙手权门者”指的是哪个群体?
A. 普通百姓
B. 权贵
C. 文人
答案: B
“汝自燃脐何所恨”中“燃脐”比喻什么?
A. 自我牺牲
B. 自我毁灭
C. 自我救赎
答案: B
该诗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权力的追逐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二者都涉及对权力和名利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危涴则显得更为沉重和批判。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