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7:19
老去隐如虎,难瞒在一班。
人林最容易,上树极艰难。
舌底千豀水,眉间万叠山。
年深拽不动,草种转痴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年老后隐退生活的感慨。老了就像藏身于虎穴,难以掩饰自己的真实状态。在人群中最容易被看见,想要像树木一样高耸却非常困难。舌底的水是千般滋味,眉间的山则是重重的思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执念愈加深重,像草种一样变得愚顽。
释梵琮,宋代诗人,出身于佛教世家,擅长以禅理入诗,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而深邃。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晚年时创作,反映了他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内心执念的无奈与释然。
《寄灭翁禅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悟。开篇“老去隐如虎”,既表达了对老年的无奈,又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威严感,老年人如同虎一般,内心深藏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但同时又无法完全掩饰其真实的状态。接着,诗人对人际关系的观察启示我们:在复杂的人群中,展现自我并不容易,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如同“上树极艰难”,人一旦陷入世俗的纷争,便难以保持初心。
舌底的“千豀水”与眉间的“万叠山”分别象征着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岁月的流逝使得这些情感与思考变得更加深重。最后两句“年深拽不动,草种转痴顽”更是点明了内心的执念,随着年岁的增长,很多东西似乎无法改变,正如那些根深蒂固的草种一样,愚顽而不易动摇。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挣扎,同时也引导我们反思自我,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老年生活的描绘,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挣扎,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领悟,尤其是在面对时间的流逝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是诗人希望传达的主题。
这些意象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人生和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
诗中“老去隐如虎”是比喻什么?
“舌底千豀水”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草种转痴顽”指代什么?
《寄灭翁禅师》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释梵琮的诗则更多地表现出内心的执念与对岁月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分别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