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灭翁禅师

《寄灭翁禅师》

时间: 2025-05-02 19:57:19

诗句

老去隐如虎,难瞒在一班。

人林最容易,上树极艰难。

舌底千豀水,眉间万叠山。

年深拽不动,草种转痴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7:19

原文展示:

老去隐如虎,难瞒在一班。
人林最容易,上树极艰难。
舌底千豀水,眉间万叠山。
年深拽不动,草种转痴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年老后隐退生活的感慨。老了就像藏身于虎穴,难以掩饰自己的真实状态。在人群中最容易被看见,想要像树木一样高耸却非常困难。舌底的水是千般滋味,眉间的山则是重重的思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执念愈加深重,像草种一样变得愚顽。

注释:

  • 隐如虎:隐退就像老虎般隐秘而威严。
  • 难瞒:难以掩饰。
  • 人林:比喻人群。
  • 上树极艰难:隐喻追求高远之志的困难。
  • 舌底千豀水:比喻口中表达的丰富情感与经历。
  • 眉间万叠山:形容内心的重重思考与负担。
  • 年深拽不动:随着年岁增长,难以摆脱内心的执念。
  • 草种转痴顽:比喻心智愈加固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梵琮,宋代诗人,出身于佛教世家,擅长以禅理入诗,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而深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晚年时创作,反映了他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内心执念的无奈与释然。

诗歌鉴赏:

《寄灭翁禅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悟。开篇“老去隐如虎”,既表达了对老年的无奈,又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威严感,老年人如同虎一般,内心深藏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但同时又无法完全掩饰其真实的状态。接着,诗人对人际关系的观察启示我们:在复杂的人群中,展现自我并不容易,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如同“上树极艰难”,人一旦陷入世俗的纷争,便难以保持初心。

舌底的“千豀水”与眉间的“万叠山”分别象征着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岁月的流逝使得这些情感与思考变得更加深重。最后两句“年深拽不动,草种转痴顽”更是点明了内心的执念,随着年岁的增长,很多东西似乎无法改变,正如那些根深蒂固的草种一样,愚顽而不易动摇。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挣扎,同时也引导我们反思自我,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去隐如虎:老年人如同隐蔽的老虎,暗示着威严与智慧。
  2. 难瞒在一班:在众人面前,难以掩饰自己的真实状态。
  3. 人林最容易:在人群中生活、交往是最容易的事情。
  4. 上树极艰难:追求理想或高尚的境界是极其困难的。
  5. 舌底千豀水:口中表达的情感丰富多彩。
  6. 眉间万叠山:内心的思考与负担层层叠叠。
  7. 年深拽不动:随着年纪的增长,心中执念难以改变。
  8. 草种转痴顽:如同草种一样,内心的执着愈加固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年人比喻为老虎,展现出威严和智慧。
  • 对仗:如“舌底千豀水,眉间万叠山”,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草种象征着执念,传达出难以改变的内心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老年生活的描绘,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挣扎,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领悟,尤其是在面对时间的流逝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是诗人希望传达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智慧与威严,暗示老年的内涵。
  • 人林:比喻复杂的人际关系。
  • :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象征情感的丰富与流动。
  • :象征内心的思考与负担。
  • 草种:象征内心的执念与固执。

这些意象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人生和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去隐如虎”是比喻什么?

    • A. 年老后的隐退状态
    • B. 老虎的威严
    • C. 隐秘的生活
    • D. 生活的艰难
  2. “舌底千豀水”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口中的苦涩
    • B. 丰富的情感
    • C. 说话的能力
    • D. 内心的孤独
  3. 诗中“草种转痴顽”指代什么?

    • A. 年轻人的执念
    • B. 老年人的固执
    • C. 自然的生长
    • D. 生命的意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寄灭翁禅师》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释梵琮的诗则更多地表现出内心的执念与对岁月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分别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理解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文化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再赋五杂俎 四首 其一 刈麦行 王园官舍睡起 浮丘亭 临溪寺 新馆 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 胡宗伟罢官改秩举将不及格往谒金陵丹阳诸使者遂朝行在颇有倦游之叹作诗送之 李深之西尉同年谈吴兴风物再用古城韵 晓出古岩呈宗伟子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鬲字旁的字 牵萦 连日继夜 革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冷清清 沉吟不决 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南斋 冻噤 屮字旁的字 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六出奇计 恃勇轻敌 包含啧的词语有哪些 祖筵 闻道犹迷 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