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赋罗汉果

《赋罗汉果》

时间: 2025-05-02 14:22:12

诗句

黄实累累本自芳,西湖名字著诸方。

里称胜母吾常避,珍重山僧自煮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2:12

原文展示:

黄实累累本自芳,西湖名字著诸方。里称胜母吾常避,珍重山僧自煮汤。

白话文翻译:

黄色的果实累累,原本就散发着芳香,西湖的名字在各地广为流传。在乡里被称为胜母的地方我常常回避,珍重山僧自己煮的汤。

注释:

  • 黄实:指黄色的果实,这里特指罗汉果。
  • 累累:形容果实多而密集。
  • 本自芳:原本就自然散发着香气。
  •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这里可能指罗汉果的产地或与之相关的名胜。
  • 著诸方:在各地广为流传。
  • 里称胜母:在乡里被称为胜母的地方。
  • 吾常避:我常常回避。
  • 珍重:重视,珍惜。
  • 山僧:住在山中的僧人。
  • 自煮汤:自己煮的汤。

典故解析:

  • 里称胜母: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别称或美誉,具体典故需进一步考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年-1180年),字敬夫,号南轩,南宋文学家、哲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儒家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栻在游历或居住于某个与罗汉果相关的地方时所作,表达了对罗汉果的赞美以及对山僧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罗汉果的描绘,展现了其自然之美和广泛的名声。首句“黄实累累本自芳”直接描绘了罗汉果的外观和香气,而“西湖名字著诸方”则暗示了罗汉果的名声远播。后两句“里称胜母吾常避,珍重山僧自煮汤”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回避和对山僧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黄实累累”和“本自芳”描绘了罗汉果的外观和香气,展现了其自然之美。
  • 次句“西湖名字著诸方”暗示了罗汉果的名声远播,可能与西湖这一名胜有关。
  • 第三句“里称胜母吾常避”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回避,可能与某个地方的别称有关。
  • 末句“珍重山僧自煮汤”则表达了作者对山僧简朴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黄实累累”比喻罗汉果的外观,通过“本自芳”比喻其香气。
  • 拟人:通过“西湖名字著诸方”拟人化地描述了罗汉果的名声。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回避。通过描绘罗汉果和山僧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实:指罗汉果,象征自然之美和健康。
  • 西湖:象征名声和美好。
  • 山僧:象征简朴和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实”指的是什么? A. 黄色的果实 B. 黄色的花 C. 黄色的叶子 D. 黄色的石头 答案:A

  2. 诗中“西湖名字著诸方”暗示了什么? A. 罗汉果的产地 B. 罗汉果的名声 C. 西湖的美景 D. 西湖的历史 答案:B

  3. 诗中“里称胜母吾常避”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世俗的喜爱 B. 对世俗的回避 C. 对胜母的尊敬 D. 对胜母的厌恶 答案:B

  4. 诗中“珍重山僧自煮汤”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奢华生活 B. 简朴生活 C. 热闹生活 D. 忙碌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栻的《赋罗汉果》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张栻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张栻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光禄叶大卿哀词 寄净名菴僧长吉 入壬辰新岁 吴中友人惠蟹 和杨学士同晏尚书西园对菊 春帖子词·皇后阁十首 上许州吕相公嗣崧许康诗二首·嗣崧诗 咏史 同年毛洵勾簿新建 晚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玄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险窄 齿字旁的字 惕结尾的成语 细腰宫 飞字旁的字 阴柔害物 添设 立言不朽 山以凌尺故能高 如锥画沙 漂蓬断梗 拓造 业字旁的字 水涨船高 包含耐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