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0:58
三十年来握箭弓,
三平才到擘开胸。
半个圣人终不得,大颠弦外几时逢。
三十年来我一直在握着箭弓,
经过漫长的磨练才终于开怀畅所欲言。
即使是半个圣人也终究无法得到,
那么,真正的高人又何时能得遇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珙禅师,宋代著名的禅宗大师,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高超的禅悟能力而闻名。他的诗作多以禅机为主,强调内心的修炼与自我认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对个人修行和内心探索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修行的感悟与思考。在社会动荡及文化变革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追求与无奈。
《偈》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表达了珙禅师对人生修行的思考。诗的开头“握箭弓”,形象地表明了诗人三十年来对修行的坚持和努力。箭弓作为一种武器,象征着力量和目标,而握住它意味着准备与奋斗。
“三平才到擘开胸”则揭示了修行的艰辛与坚持,经过了漫长的磨砺,诗人终于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反而是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
接下来的“半个圣人终不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行境界的自省。即使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依然无法称为圣人,说明了修行的道路漫长而艰难。这种自我反思与谦逊的态度,体现了禅宗的核心理念。
最后一句“大颠弦外几时逢”,则是对更高境界的渴望与期待。诗人在问,真正的高人何时才能够遇到,反映了对智慧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与智慧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持久追求与内心挣扎,体现了对智慧的渴望与对自身局限的反思,强调了修行道路的艰辛与漫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三十年来握箭弓”中的“箭弓”象征什么?
诗人提到“半个圣人终不得”,这表达了什么情感?
“大颠弦外几时逢”中,“大颠”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同样表现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慨,体现了在修行与人生旅途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与追求。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出不同时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