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李竹隐山斋

《题李竹隐山斋》

时间: 2025-07-28 17:15:24

诗句

法界人寰共一邱,欲穷远目更登楼。

苍藤碧藓树容晚,凉月好风山意秋。

莎径荒寒闻鹤唳,竹丛摇落见渔舟。

一声横笛碧天暮,诗在沧波芦荻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15:24

原文展示:

题李竹隐山斋
作者: 陈纪 〔宋代〕

法界人寰共一邱,
欲穷远目更登楼。
苍藤碧藓树容晚,
凉月好风山意秋。
莎径荒寒闻鹤唳,
竹丛摇落见渔舟。
一声横笛碧天暮,
诗在沧波芦荻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场景。在这片天地之间,人与自然共同存在于同一个小山丘上。为了眺望更远的风景,我决定再登上更高的楼台。夕阳西下,苍翠的藤蔓与青苔覆盖的树木显得格外迷人,凉爽的月光与清风使得山间秋意愈加浓厚。荒凉的莎草小径上,隐约传来孤鹤的鸣叫;竹林中,落叶轻摇,远处可见渔舟轻轻摇曳。一声悠扬的笛声在碧蓝的夜空中回荡,诗意在那遥远的沧浪与芦荻洲中涌动。

注释:

  • 法界: 指整个宇宙或自然界。
  • 人寰: 人类所生活的世界。
  • : 小山丘。
  • 苍藤碧藓: 形容藤蔓和青苔的颜色,展现自然的生机。
  • 莎径: 由莎草形成的小路。
  • 鹤唳: 鹤的叫声,代表清幽的环境。
  • 横笛: 一种乐器,象征悠扬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纪,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身处李竹隐山斋,感受到山水之美与心灵的宁静,借此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精神。

诗歌鉴赏:

《题李竹隐山斋》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构思巧妙,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深刻体悟与独特情感。开篇以“法界人寰共一邱”开宗明义,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着,诗人通过“苍藤碧藓树容晚,凉月好风山意秋”的描写,展现出秋天的山水之美,景色迷人,令人心旷神怡。

诗中又通过“莎径荒寒闻鹤唳,竹丛摇落见渔舟”的描写,带给读者一种孤寂而又清新的意境,仿佛能够听见远处鹤鸣的声音,看到渔舟的身影。最后以“一声横笛碧天暮,诗在沧波芦荻洲”作结,笛声与诗意交融,给人以无尽遐想,仿佛诗歌的精神与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令人陶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法界人寰共一邱: 诗人感慨整个自然界与人类共存于此处,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2. 欲穷远目更登楼: 提到想要更远地眺望风景,因此决定登上更高的楼层。
  3. 苍藤碧藓树容晚: 描绘晚霞映照下的苍翠藤蔓与青苔覆盖的树木,展现自然景色的美丽。
  4. 凉月好风山意秋: 凉爽的月光与清风,传达出浓厚的秋意。
  5. 莎径荒寒闻鹤唳: 荒凉的莎草小路上,传来孤鹤的鸣叫,增添了环境的清幽感。
  6. 竹丛摇落见渔舟: 竹林中摇曳的落叶与远处的渔舟,描绘出动静结合的自然景象。
  7. 一声横笛碧天暮: 夕阳西下,悠扬的笛声在空中回荡,意境唯美。
  8. 诗在沧波芦荻洲: 诗意在远方的水波与芦苇洲中流淌,传达出诗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 “凉月好风”借用凉月与清风的意象,营造出秋天的气氛。
  • 拟人: “竹丛摇落”使得自然景物似乎有了生命,增加了诗的灵动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宋代士人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 象征着高远与宁静,是诗人灵魂的寄托。
  2. : 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变化,增添了诗的动感。
  3. : 象征清高与孤独,映衬出诗人的高洁情操。
  4. : 象征坚韧与清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莎径”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条小路
    • C. 一座建筑
    • D. 一种乐器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战争
    • B. 自然与隐逸
    • C. 爱情
    • D. 友情
  3. 诗中提到的“横笛”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山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牧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秋夕》 vs. 《题李竹隐山斋》: 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杜牧的诗更侧重于对孤独感的表达,而陈纪的诗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选》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题李竹隐山斋》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深远意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杨褒忠公墓 赠阳子 夜游漓江上 故正议李公挽词 其一 故枢密郑公挽词 其三 故枢密郑公挽词 其二 故枢密郑公挽词 其一 蜀僧法聪率然叩门乞诗送行 送聪师往蜀中乞钱 梅花八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枕藉 误结尾的成语 隔屋撺椽 比字旁的字 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止字旁的字 作贾行商 科头 惠施之谋 玉蔬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骏才 吊死扶伤 田字旁的字 期颐之寿 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耒字旁的字 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