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丁香结

《丁香结》

时间: 2025-05-10 07:36:55

诗句

尘拥妆台,翠闲歌扇,金井碧梧风陨。

听豆虫声小,伴寂寞、冷逼莓墙苍润。

料凄凉宋玉,悲秋恨、此际怎忍。

莲塘风露,渐入粉艳,红衣落尽。

勾引。

记舞歇弓弯,几度柳围花阵。

酒薄愁浓,霞腮泪渍,月眉香晕。

空对秦镜尚缺,暗结回肠寸。

念纤腰柔弱,都为相如瘦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6:55

原文展示

《丁香结》
作者: 陈允平〔宋代〕

尘拥妆台,翠闲歌扇,金井碧梧风陨。
听豆虫声小,伴寂寞冷逼莓墙苍润。
料凄凉宋玉,悲秋恨此际怎忍。
莲塘风露,渐入粉艳,红衣落尽。
勾引。记舞歇弓弯,几度柳围花阵。
酒薄愁浓,霞腮泪渍,月眉香晕。
空对秦镜尚缺,暗结回肠寸。
念纤腰柔弱,都为相如瘦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妆台前,尘埃满布,心情闲适地摇着歌扇,感受着金井旁碧梧树下的秋风。她听到豆虫在低语,伴随着她的孤独,墙边的莓子也显得苍翠湿润。她想起了宋玉,感到凄凉与悲秋,恨在此时此刻难以忍受。莲塘中的风露渐渐侵入她的粉妆,红衣已经落尽,心中只剩勾引的思绪。她记起舞蹈结束时弯弓的情景,几度被柳树围绕着的花阵。酒薄却愁绪浓,脸上泪痕与霞光交融,月眉的香气依然存在。她对着秦镜,发现自己依旧缺失,心中暗自结下无尽的愁肠。她想念那纤细的腰肢,都是为了相如而日渐消瘦。

注释

  • 尘拥妆台:指化妆台上积满了尘埃,隐喻心情的沉重与无奈。
  • 翠闲歌扇:翠绿色的歌扇,象征着宁静的心境。
  • 金井碧梧:金井指的是宫殿,碧梧指的是树木,营造出一种优雅的环境。
  • 豆虫声小:豆虫声音细微,象征着孤独与寂静。
  • 宋玉:古代著名的抒情诗人,常以悲秋著称。
  • 霞腮泪渍:形容脸庞如霞一般,泪水渗透,表现出深深的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境著称,其诗常涉及爱情、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创作背景
《丁香结》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波动的时代,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了此时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

诗歌鉴赏

《丁香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女子在凄凉秋季中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尘拥妆台的意象,立即传达出了作者的内心沉重与对往昔的怀念。翠闲歌扇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一丝宁静与优雅,但随着“豆虫声小”的出现,诗人的孤独感逐渐显露。通过对环境的细致刻画,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孤寂,仿佛置身于那段美好的回忆中。

接下来,诗人提到宋玉,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心中的惆怅。莲塘的风露渐入粉艳,红衣落尽,暗示着美好事物的逝去与失落的情感。整首诗中,酒薄愁浓的描写恰如其分地突出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夜晚的孤独感在“月眉香晕”中更显得明显。最后的“念纤腰柔弱”,不仅是对往昔的追忆,更是对亲情与爱情的渴望与思念,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拥妆台,翠闲歌扇:妆台的尘埃与歌扇的悠闲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内心的矛盾与孤独。
  • 金井碧梧风陨: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
  • 听豆虫声小:细微的声音更衬托出内心的寂静。
  • 料凄凉宋玉:提到宋玉,表达了对秋天的悲伤与惆怅。
  • 莲塘风露,渐入粉艳:象征着美好事物的侵蚀与消逝。
  • 酒薄愁浓,霞腮泪渍:对比酒的淡薄与愁绪的浓厚,体现情感的复杂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眉香晕”,将月亮比作美人的眉毛,增添了诗的美感。
  • 拟人:如“豆虫声小”,让虫声似乎具有了情感的色彩。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结合环境与内心的感受,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妆台: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内心世界。
  • 歌扇:代表着闲适与优雅。
  • 豆虫:象征着细微的孤独与寂静。
  • 莲塘:美好的事物,也暗示着逝去。
  • 月眉:象征着美好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丁香结》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允平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宋玉”主要代表什么?
    • A. 喜悦
    • B. 凄凉
    • C. 富贵
  3. 诗中“酒薄愁浓”的意思是什么?
    • A. 酒味浓郁
    • B. 酒少但愁绪深厚
    • C. 酒与愁交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宗元的《江雪》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女性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但更加直接和清晰。
  • 柳宗元的《江雪》:同样描绘了孤独的意境,但更偏向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古典诗词欣赏与解读》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京城借永福寺漆台占似王城山 哭母大祥 第一百八十二 六拍 题碧落堂 山中 象弈各有等级四绝品四人高下 象弈各有等级四绝品四人高下 自叹三首 借道冠有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酒盏 相待如宾 洞感 希歇 革字旁的字 包含亢的成语 巳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运筹借箸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离开头的成语 年历 狐死首丘 豸字旁的字 饰非养过 閠字旁的字 螭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