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3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0:27
心如明镜台,此言出浮屠。
后来发精义,并谓此台无。
此台已是赘,何况形而器。
圆释正超然,点头会意思。
多谢城山翁,一语迎禅锋。
顾我尘俗人,与物方溶溶。
心境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台,这句话出自佛教的浮屠。后来人们阐发其深意,甚至说这面镜台本无存在。既然镜台是多余的,更何况是形状和器物?圆满的释义是超然的,点头之际能够领会其意思。非常感谢城山的老翁,他的一句话迎合了禅的锋芒。回过头来,我不过是个尘世之人,与万物融为一体。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君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勇敢和智谋而闻名,尤其在抵抗蒙古入侵的过程中表现出色。文天祥的诗歌多反映家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的悲壮感。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和外敌入侵的艰难岁月。文天祥面对国家危机,心系百姓和国家,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首诗以“心如明镜台”开篇,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思考。镜子象征着清晰与明察,诗人透过这面镜子反观自身和社会,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哲学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对物质的超越,更是对内心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浮屠”与“城山翁”,暗示了诗人与佛教哲学的联系,以及对智慧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哲理的空间,诗人通过“圆释正超然”来表达对真理的追求,他认为真理是超越物质世界的。最后,诗人回归到自身,感叹自己仍是尘俗之人,与世俗万物融为一体,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全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内涵丰富,带有禅宗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智慧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心如明镜台”的意思是:
A. 内心清明
B. 心情复杂
C. 迷茫无助
“多谢城山翁”中的“翁”指的是:
A. 老人
B. 志同道合的人
C. 朋友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超然
C.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