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11
拜疏归田学老农,天高未肯听衰翁。
逸民且举邵康节,有子并称程大中。
给札说书皆御墨,教忠锡爵励群工。
老臣只代臣颐请,颐不祈恩何自通。
我向朝廷请辞,回到田间学习老农的生活,
天高地远,不愿倾听我这衰老的声音。
逸民们都崇尚邵康节的品德,
他的儿子与程大中齐名。
给我信札的书信都是用皇上的笔墨,
教导忠臣获封爵位,激励众多工匠。
老臣只是代替臣子恳求,
如果不求恩惠,又如何能够沟通?
作者介绍:
赵汝腾,宋代诗人,字子云,号云泉。他的诗歌多描写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赵汝腾在政治上虽有一番作为,但在文学创作上更显其才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赵汝腾辞官后,回归田园生活之际,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权者不听民声的无奈。诗中通过对逸民和老臣的描写,反映了他对理想人物的崇尚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田园气息和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拜疏归田”切入,直接表明了辞官的决心,带有一种坚决而又洒脱的气息。接着,作者以“天高未肯听衰翁”来表达自己在权力中心的孤独与无奈,似乎即便有高远的理想,也难以被世俗所理解。
“逸民且举邵康节,有子并称程大中”中,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是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赞颂。他们以高尚的品德和学识赢得了后人的尊重,成为一种理想的象征。相较于“给札说书皆御墨”,这里的对比则揭示了官场的复杂与利益关系。诗末两句“老臣只代臣颐请,颐不祈恩何自通”更是表达了对官场中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显露出对权力与恩惠的无奈认知。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幽远,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与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不满,反映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崇拜,诗人展示了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隐士是指:
A. 邵康节
B. 赵汝腾
C. 程大中
D. 天高翁
“拜疏归田”意指:
A. 回家种田
B. 辞官归隐
C. 向皇帝请辞
D. 学习农艺
诗中表达了对官场的:
A. 向往
B. 厌倦
C. 赞美
D. 认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赵汝腾的《奏径坂尊公致政盛德於上就以诗报之》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赵汝腾的诗更加强调对现实的反思与无奈,而陶渊明则表现出一种更为洒脱的态度,显得更加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