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4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9:27
金缕曲·辛未
作者: 喻蘅 〔近代〕
卓立津门客。算平生青毡一片,教鞭三尺。世事沧桑人渐老,未减春风词笔。恁缱绻吟魂骚魄。风雨十年家国泪,倚新声历历抒胸臆。当此际,正愁绝。而今海宇回春色。羡君家临邛市隐,计然遗策。莫笑书生无一用,信是萦心改革。雅兴在更阑人寂。犹自挑灯哦佳句,把乘除加减驱无迹。谁不说,真豪逸。
这首词的作者在津门(天津)独立而立,回忆自己一生的经历,心中充满对教书育人的自豪。尽管世事变迁,自己渐渐老去,但对诗词的热情依然未减。即使在这风雨飘摇的十年中,家国情怀依旧让人感伤,但他仍然依靠新作倾诉自己的情感。此时,尽管愁苦缠绕,眼前却又出现了春天的景象,让人羡慕那些隐居在临邛市的人。他提醒人们,不要嘲笑书生无用,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改革和追求。即使在夜深人静之时,他依然挑灯作诗,计算人生的得失。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豪放的精神呢?
作者介绍:喻蘅,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辛未年间,当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对时代的深刻感悟。
这首《金缕曲·辛未》充满了深情与哲思,诗人在回顾自己一生的同时,对时代的变化感慨颇深。开篇以“卓立津门客”引入,立刻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孤独而坚毅的形象。诗人虽已年长,但对诗词的热爱未曾减退,反而在风雨十年的时光中为他积累了更深的情感。这里的“家国泪”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感伤,也折射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词中提到的“羡君家临邛市隐”,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羡慕,隐逸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此刻显得尤为突出。诗人在最后以“犹自挑灯哦佳句”收尾,显示了他对创作的执着,尽管身处困境,他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
整首词在情感的表达上自然而不造作,语言上简练而有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歌表达了对教书育人事业的热爱,对家国命运的忧虑,以及在困境中对理想与创作的坚持,展现了诗人豪放而又细腻的内心世界。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津门”指的是哪个城市?
诗中提到“羡君家临邛市隐”,临邛市象征什么?
诗人对教书生涯的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