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4:52
晓登燕公楼
陈与义 〔宋代〕
栏干纳清晓,
拄杖追黄鹄。
燕公不相待,
使我立於独。
雾收天落川,
日动春浮木。
举手谢时人,
微风吹野服。
在清晨的阳光下,我倚靠着栏杆,拄着手杖,追逐着天边的黄鹄。燕公并没有等我,让我独自一人伫立。雾气散去,天空与河流交融,阳光照耀,春天的气息在水面上浮动。我抬手向路过的人致谢,微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衣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主要是描绘自然景色与孤独感。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少白,自号白云,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其内心的孤独及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晨曦之际,诗人登上燕公楼,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孤独。可能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期待与失落,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晓登燕公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孤独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清晨的楼台上,伴随着微风,欣赏着美丽的晨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诗的开头“栏干纳清晓”即是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亮的晨光中,诗人倚靠栏杆,感受晨曦的柔和与清新,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拄杖追黄鹄”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黄鹄象征着高远的志向,而诗人虽然追逐却未能相随,反映出他对于人生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阻隔。接下来的“燕公不相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感,燕公的无视使得诗人独自面对晨光,意境愈发苍凉。
随着“雾收天落川,日动春浮木”,诗人描绘了一幅开阔的自然画面,雾气的散去象征着清晨的到来,日光的移动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而春天的气息则充满生机。最后一句“举手谢时人,微风吹野服”则表达了诗人对路过人的感激,微风轻拂的情景体现了自然的亲和与温暖。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与感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友人缺席的失落,强调了人在自然中的孤独感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鹄”象征什么?
诗人登楼的时间是?
“燕公不相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登高》与《晓登燕公楼》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内心的孤独,但《登高》更多地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晓登燕公楼》则突出清晨的生机与孤独的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