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34:21
原文展示:
黄子羽山长为不及同山行次余东发别余韵见寄
作者: 陈著 〔宋代〕
文脉丝垂感慨深,
奎躔今直鄮山阴。
末流自逐狂澜倒,
独步直成空谷音。
四海园林春事里,
一家松竹岁寒心。
相知不必长相见,
明月春风处处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文脉如丝般缠绵,情感深厚。如今星辰正好在鄮山的阴影下,最后的溪流也随狂风激荡而倒流,独自漫步时却能听到空谷中的回音。在四海的园林中,春天的气息弥漫,松竹在寒冷的岁月中依然坚韧。真正的友谊不在于频繁相见,而在于心灵的契合,明月和春风到处都能寻找到。
注释:
- 文脉:指情感的脉络,象征着深厚的情感。
- 奎躔:指星宿,奎宿,代表天上的星辰。
- 鄮山:山名,表意特定的地理位置。
- 末流:指溪水的末端,隐喻事物的发展。
- 狂澜:形容激烈的波涛,象征社会或人生的动荡。
- 空谷音:指在空旷山谷中可以听到的回声,象征孤独与宁静。
- 寒心:即在严寒中仍然坚忍,象征着坚贞的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出对朋友的眷恋与思念。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虽不常相见,却能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友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极具深度。开篇以“文脉丝垂”引入,构建了一种柔和而又复杂的情感氛围,似乎在诉说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细腻与连绵。接着提到“奎躔今直鄮山阴”,描绘了星空下的自然景象,暗示着宇宙中每一个小细节都在牵动着诗人的心灵。末尾提到“相知不必长相见”,则将诗的主题升华,强调了心灵的相知胜过肢体的相见。整首诗在情感的流露上,既有对自然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切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脉丝垂感慨深:情感如丝般缠绵,充满了深厚的感慨。
- 奎躔今直鄮山阴:星宿在山阴之下,暗示着宇宙的浩瀚与个体的渺小。
- 末流自逐狂澜倒:溪水随着狂风而逆流,象征生活中的逆境。
- 独步直成空谷音:独自徘徊在宁静的山谷中,听到回声,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四海园林春事里: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四方的园林之中,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一家松竹岁寒心:松竹在寒冷的岁月中依然挺立,象征着坚韧与友谊。
- 相知不必长相见:真正的理解与友谊不在于频繁的相见。
- 明月春风处处寻:明月和春风象征着友谊的无处不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文脉丝垂”,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情感的细腻。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松竹赋予人性,象征着坚贞的品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友谊的深厚与心灵的契合,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与思考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脉:代表情感的延续与深厚。
- 奎躔:象征宇宙的广阔与人生的渺小。
- 末流:隐喻人生的逆境与挣扎。
- 空谷音:代表孤独与内心的回响。
- 松竹:象征着坚韧的友谊与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奎躔”指的是什么?
-
诗人通过“文脉丝垂”想表达什么情感?
-
“相知不必长相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友情的珍贵
- B. 自然的美好
- C. 孤独的感悟
-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送友人》 by 李白:友谊与别离的主题。
诗词对比:
- 《黄子羽山长为不及同山行》和《送别》: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别离的感慨,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交流,而后者则更具直白的送别情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