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0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3:07
衡山诗
岩下一老翁,四五年少者。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
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
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
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在岩石下坐着一位老翁,旁边还有四五个年轻人。
他们是衡山的采药人,路途迷失,粮食也已用尽。
于是他们在岩下休息,正好见面交谈。
一位老人和四五个年轻人,隐士的气息无法分辨。
他们所读的书不是世俗的教诲,他们一定是贤哲之士。
谢灵运(385年-433年),字希逸,号逸少,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被誉为“山水诗之祖”。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写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代。作者在衡山采药,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人间的孤寂,借助老翁与年轻人的对话,反映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衡山诗》通过描绘一位老翁与几位年轻采药人的相遇,展现了衡山的自然景观及其隐士文化。诗的开篇“岩下一老翁”直指画面,老翁的形象既代表着智慧,也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脱。四五个年轻人则代表了追求理想和知识的渴望。诗中描述的困境“路迷粮亦绝”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迷茫与无助。
在老翁与年轻人的对话中,诗人通过“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推崇,认为真正的智慧和教义不在于世俗的教诲,而在于内心的修炼与领悟。这种思想反映了道家和儒家的哲学理念,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对自然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自然的意象,传达出深邃的哲理,给予读者思考人生、追求理想的启示。谢灵运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哲思的场景,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智慧的追求。通过对老翁与年轻人的描绘,表达了人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寻找内心的安宁和智慧的思考。诗中蕴含着哲学的深意,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修养,而非单纯依赖外在的世俗教诲。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谢灵运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老翁”象征什么?
a) 年龄
b) 智慧与经验
c) 财富
d) 力量
诗中描述的困境是什么?
a) 迷路和缺粮
b) 失去朋友
c) 生活贫困
d) 身体病痛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智慧的追求
c) 对爱情的思考
d) 对战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