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5:34
刘元亨挽章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举世无非逐臭夫,卜邻幸喜得文儒。
堵居原宪贫而乐,瓢饮颜回退若愚。
粗有田园供菽水,更无酒肉混庖厨。
古来隐士无过此,叹息吾今德已孤。
全诗翻译:
在这个世上,除了那些追逐利益的人,几乎没有其他人了。邻居能幸运地得到一个有学问的文人。虽然我生活在偏僻的地方,贫穷却也乐在其中,像颜回一样只喝水,用简单的生活来回避世俗的愚蠢。我有一些田园可以种豆、浇水,厨房里却没有酒肉的混杂。古代隐士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叹息如今我只感到德行孤立。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活贫困却志向高远,常以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写于社会动荡之际,诗人感叹当时人心不古,隐士的理想生活难以实现,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失望和对道德孤立的感慨。
《刘元亨挽章》以简练的笔触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和内心的挣扎。全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当世风气的失望与批判。开篇以“举世无非逐臭夫”揭示了社会的浮华与功利,诗人感慨身边的人多是追逐利益的俗人。而“卜邻幸喜得文儒”则是一种微妙的讽刺,虽然有文人邻居,然而并未改变社会的本质。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自我选择的隐逸生活,虽然贫穷却乐在其中,表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拒绝。诗人提到颜回,以此来彰显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最后,诗人在叹息中感到德行的孤立,体现了他在追求真理与理想生活中的无奈和孤独。
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时局的深切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揭示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与失望,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孤立的深刻感受。
隐士文化在中国传统中被视为一种高尚的生活选择,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反映了对世俗的逃避与对真理的追求。
诗中“逐臭夫”指的是:
A. 追逐利益的人
B. 追求真理的人
C. 隐士
D. 文人
“瓢饮颜回”中“颜回”是指:
A. 一个隐士
B. 孔子的学生
C. 一位诗人
D. 一个历史人物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满足与乐观
B. 绝望与悲观
C. 追求奢华
D. 追逐名利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理解隐士文化及其在诗词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