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伏枕

《伏枕》

时间: 2025-07-31 01:42:38

诗句

伏枕无穷事,虚堂秋夜深。

松低半窗月,山静数家砧。

老鹤同幽意,寒蒐伴苦吟。

百年儿女计,谁识向平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1:42:38

原文展示

伏枕无穷事,虚堂秋夜深。
松低半窗月,山静数家砧。
老鹤同幽意,寒蒐伴苦吟。
百年儿女计,谁识向平心。

白话文翻译

伏着枕头思考无尽的事情,空旷的堂屋中秋夜显得格外深沉。
松树低垂,窗外的月光洒下,山中寂静,只有几户人家的砧板声。
老鹤与我同享这幽静的意境,寒风中的蒐集伴随着我苦苦吟唱。
百年人生的儿女情长,谁能理解我此刻的平静心境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伏枕:伏在枕头上,形容思考或入睡的状态。
  • 无穷事:无尽的事情,指心中的烦恼或思虑。
  • 虚堂:空旷的堂屋。
  • 冷蒐:意为寒冷的空气中采集,暗指在清冷的环境中静思。
  • :砧板,打制食物的工具,常在夜晚发出声音。
  • 百年儿女计:指人生中的种种计划与期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老鹤”常象征长寿与智慧,而“百年儿女计”则反映出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追求。这些意象在古典文学中常常用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与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明代诗人,生于元末明初,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伏枕》可能是在一个秋夜,诗人独处于静谧的环境中,内心充满了对过往与未来的思索,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孤独与沉思的情感。

诗歌鉴赏

《伏枕》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主题而引人深思。全诗通过描绘一个静谧的秋夜,传达了人在孤独中对人生的思考。前两句以“伏枕无穷事”开篇,直接引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一种无尽的思索与沉重的心情。接下来的“虚堂秋夜深”,则将时间与空间的氛围渲染得格外厚重。

诗中通过“松低半窗月”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夜晚,月光透过低垂的松树洒落在窗边,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而“山静数家砧”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这些细腻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其境,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老鹤同幽意,寒蒐伴苦吟”两句引入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老鹤象征着长寿与智慧,诗人在此借助老鹤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百年儿女计,谁识向平心”,将诗歌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人生目标与情感的深刻思考,质问世人对自我内心的理解与认同。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伏枕无穷事:诗人躺在枕头上,心中充满了无尽的事情,暗示着内心的烦恼和思索。
  2. 虚堂秋夜深:空旷的堂屋中,秋夜显得格外深沉,渲染了孤独与沉思的氛围。
  3. 松低半窗月:松树低垂,窗外的月光透过,描绘出宁静的夜晚。
  4. 山静数家砧:山中宁静,偶尔传来几户人家的砧板声,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5. 老鹤同幽意:老鹤与我共享这幽静的意境,象征着智慧与长寿。
  6. 寒蒐伴苦吟:在寒冷的环境中,诗人伴随着自己的吟唱,表现出孤独与沉思。
  7. 百年儿女计:反思人生中的种种计划与情感,强调人生的复杂与深刻。
  8. 谁识向平心:质问世人,谁能理解我此刻的内心平静,表达了对理解的渴望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鹤”比作智慧与长寿的象征。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松低半窗月,山静数家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内心的孤独,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枕头:象征思考与内心的沉淀。
  2. 秋夜:代表孤独与思索的时刻。
  3. 松树:象征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宁静。
  4. 月光:代表孤独与宁静的美。
  5. 砧板声:生活的气息,增添人情味。
  6. 老鹤:智慧与长寿的象征,代表对自然的理解。
  7. 寒蒐:象征寒冷与思考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伏枕”指的是什么状态?
    A. 睡觉 B. 思考 C. 休息

  2. “松低半窗月”中“半窗”指的是什么状态?
    A. 半开的窗 B. 半边窗外的月光 C. 半个窗户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
    A. 老鹤 B. 秋夜 C. 砧板声

答案:

  1. B
  2. B
  3. A, B,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秋夕》 杜甫

诗词对比:

  • 谢榛《伏枕》杜甫《秋夕》对比:
    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谢榛的诗更侧重自我内心的思索与孤独,而杜甫则表现了对国家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谢榛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酬孤桐丈见贻之作 鹧鸪天 其二 鹧鸪天 重看《碧玉簪》 鹧鸪天 前游仙词七十一首 其一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三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二十八 鹧鸪天 丁卯元日试笔 鹧鸪天 雪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沾的成语 摄选 包含诲的成语 厄字旁的字 俳优畜之 竹字头的字 飞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草莽英雄 压腰 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舌锋如火 海沸江翻 悄声 少衣缺食 槌骨沥髓 七叶一枝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