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2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7:24
尘寰道友万千人,
几个虚名几个真。
不悟汞铅为至宝,
却将炉灶学烧银。
内中采药方端的,
外里求丹谩苦辛。
何况迷途有迷者,
不为自误误他人。
在这个尘世间,有成千上万的道友,
不过是几个名声是真的,几个是假的。
他们不明白汞与铅是炼丹的至宝,
却偏偏在炉灶上学着烧银子。
内心真正采药的方子,
外在求丹却是徒劳苦辛。
更何况在迷途上还有迷途者,
不仅让自己误入歧途,还误导他人。
作者介绍:张继先,宋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擅长道教文化和炼丹术。他的作品多涉及修道、炼丹和人生哲理,风格深邃而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道教盛行的时期,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对炼丹术的追求与误解。许多人盲目追求虚名,未能领悟炼丹的真正意义。
这首《金丹诗四十八首》揭示了修道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诗人以“尘寰道友”开篇,指出世间的道友众多,但真正理解道理的人却不多,揭示了人们对名声的迷恋与对真理的无知。接着,诗人用“汞铅为至宝”来强调真正的炼丹材料和方法,表明他们的价值远超外在的名声或财富。
诗中提到的“炉灶”与“烧银”,象征着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的盲目与错误,暗指一些人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放弃了真正的修道之路。最后一联则引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迷途的人中,还有更多的人被误导,形成了一种连锁反应,影响更广泛的群体。
全诗通过对比与反讽的手法,警示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可能迷失自我,偏离了追求真理的方向,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警醒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劝诫人们要珍视真正的修道与内心的修炼,警惕对虚名和物质利益的追逐,避免误导他人。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汞铅”代表什么?
A. 物质财富
B. 炼丹的材料
C. 诗人的名声
D. 社会地位
诗人认为追求虚名的结果是什么?
A. 获得快乐
B. 迷失自我
C. 成为大师
D. 影响他人
“不为自误误他人”意指什么?
A. 只关注自己
B. 要警惕他人的影响
C. 不要让他人跟随自己的错误
D. 自我修炼的重要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