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38:37
二七之数原属火,此七十二水不乾。
一日涉水七十二,过水更比过火难。
五月廿日我到此,卓午方开翟家市。
象促征夫趁前程,亭长攀辕曰止止。
此去七十二涧河,桃岭雪山风雨多。
山雨每于午后酿,新涨一来人葬波。
前年豫省兵饷到,使君不听良言告。
严催车马向前行,自揽花骢作先导。
岂知霎时两满山,山涛四面来更暴。
人骑行李没处寻,半剩饷车在泥淖。
与君同是解饷人,其余不必为君道。
君请权停半日骖,行止明晨仆来报。
闻言我且宿邸家,次晓红旭弄川华。
万里无云天正好,急命仆夫起群车。
果然盘山夹一涧,一涧屈曲走惊蛇。
断岸千尺攀不上,旁涧四出乱如麻。
何年吴璘开地网,到此真同井底蛙。
桥彴舟楫两难施,涉者褰裳等跳虾。
车声邻邻轮齧石,马行蹙蹙踬语沙。
虎豹虬龙各千状,鸟不成鸟花不花。
前到会宁五十里,邑宰遣人特道喜。
我自过来觉平常,不料逾时飞白雨。
若使此时涧中行,随波逐浪可知矣。
想见大雨时行时,行人多似尾生死。
我闻秦始皇,鞭石有奇方,何不驱此陵谷作平场。
又闻西蜀王,五丁开径荒,何不凿此山腰走康庄。
我欲运南山之石,炼汾水之钢,选邓林之乔木,采渭川之修篁,访名匠于鲁宋,在此百丈崖上,造成七十二座跨水梁。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38:37
二七之数原属火,此七十二水不乾。一日涉水七十二,过水更比过火难。五月廿日我到此,卓午方开翟家市。象促征夫趁前程,亭长攀辕曰止止。此去七十二涧河,桃岭雪山风雨多。山雨每于午后酿,新涨一来人葬波。前年豫省兵饷到,使君不听良言告。严催车马向前行,自揽花骢作先导。岂知霎时两满山,山涛四面来更暴。人骑行李没处寻,半剩饷车在泥淖。与君同是解饷人,其余不必为君道。君请权停半日骖,行止明晨仆来报。闻言我且宿邸家,次晓红旭弄川华。万里无云天正好,急命仆夫起群车。果然盘山夹一涧,一涧屈曲走惊蛇。断岸千尺攀不上,旁涧四出乱如麻。何年吴璘开地网,到此真同井底蛙。桥彴舟楫两难施,涉者褰裳等跳虾。车声邻邻轮齧石,马行蹙蹙踬语沙。虎豹虬龙各千状,鸟不成鸟花不花。前到会宁五十里,邑宰遣人特道喜。我自过来觉平常,不料逾时飞白雨。若使此时涧中行,随波逐浪可知矣。想见大雨时行时,行人多似尾生死。我闻秦始皇,鞭石有奇方,何不驱此陵谷作平场。又闻西蜀王,五丁开径荒,何不凿此山腰走康庄。我欲运南山之石,炼汾水之钢,选邓林之乔木,采渭川之修篁,访名匠于鲁宋,在此百丈崖上,造成七十二座跨水梁。
这首诗探讨了过涧的艰难,开篇提到数字“七十二”与火的关系,强调水的难度。一日之中,要涉过七十二条涧水,过水比过火更加艰难。五月二十日,我来到这里,正值中午,翟家市刚开。赶路的象征着征夫们在奔波,亭长却叫住了他们,提醒前方的水涧。此后七十二条涧河,桃岭雪山风雨多,尤其在午后,常常会有山雨骤然而来,涨水之后,行人会被淹没。前年豫省的兵饷送到,官吏不听劝告,催促车马急行,自己却乘着马车走在前面。没想到,山涧的水突然涨起来,四面山浪翻滚。骑马带行李的人无处寻找,饷车则半数陷入泥淖。作为同样负责运送饷银的人,我不愿多说。朋友请我暂时停下,明晨再行。听到此话,我便在亭子里住宿,次日清晨,红日照耀川华。远处万里无云,正好是出发的好天气,赶紧命仆人准备车队。果然,山路盘旋,夹着一条涧水,涧水曲折如蛇。悬崖千尺,无法攀爬,旁边的涧水四出,杂乱无章。想当年吴璘开疆拓土,来到这里真如井底之蛙。桥梁和船只都难以施用,涉水的人们都要提起衣裳,如同跳虾。车声叮叮,车轮磨石,马匹走得小心翼翼,发出沙沙的声音。山中虎豹虬龙各具千态,鸟儿花儿却模糊不清。经过五十里,终于到了会宁,邑宰派人来传达喜讯。我从这里过来,觉得平常,却不料过了时辰,天上飞来白雨。若是在此时涉水而行,随波逐流可想而知。我想起大雨时的行人,像尾生一样面临生死危机。我听说秦始皇用鞭子打石头开路,为什么不将这山谷平整成一片平原?又听说西蜀王用五丁开路,为什么不在山腰凿出一条康庄大道?我想运输南山的石头,炼制汾水的钢铁,选取邓林的乔木,采集渭川的修竹,找名匠于鲁宋,在这高耸的崖上,修建七十二座跨水的桥梁。
曹龙树,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旅行见闻,风格沉稳而细腻。
《七十二过涧》描写了诗人行经七十二条涧水的艰难过程,反映了当时交通不便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劣。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建设交通的渴望。
这首诗以“七十二涧”为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在艰难行旅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首句开篇便引入数字,构建出一种火与水的对比,暗示着行旅的艰难。接着,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出沿途的自然景观及天气变化,增强了读者对环境的感受。在艰难的旅途中,诗人也不忘反映出人们在面对自然时的无奈与无力,尤其是众多行人面临的生死考验,写得极具画面感与紧迫感。
诗中还夹杂着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交通建设的渴望与思考。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的结尾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畅想,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修建桥梁,创造更好的交通条件,展现了人类的智慧与勇气。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对交通建设的期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的智慧与勇气。诗人在艰难的旅途中,表现出对未来的思考与畅想,反映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险恶,还表达了人类在面对挑战时的勇气与智慧,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哲思。
《七十二过涧》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七十二涧”象征着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交通建设的怎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