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6:39
原文展示:
隆兴天子七月十三日亲享太庙先期风雨弥日及 曹勋 〔宋代〕
雨脚如麻入夜深,飘风从雨拔山林。 守灯危坐不敢息,惟有皇天知此心。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分,雨丝如麻般密集,狂风伴随着暴雨,仿佛要拔起山林。 我端坐在灯前,不敢稍作休息,只有皇天知晓我这份忠诚之心。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南宋初,以恩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隆兴天子(宋孝宗)七月十三日亲享太庙的前夕,遭遇连日风雨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风雨之夜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首句“雨脚如麻入夜深”,以“雨脚如麻”形容雨丝的密集,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次句“飘风从雨拔山林”,用“飘风从雨”和“拔山林”形容风雨的猛烈,增强了自然力量的震撼感。后两句“守灯危坐不敢息,惟有皇天知此心”,则通过“守灯危坐”和“不敢息”表达了诗人在风雨之夜的警觉和忠诚,而“惟有皇天知此心”则强调了这种忠诚的孤独和深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皇帝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忠诚与警觉。诗人通过描绘风雨之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诗中的“守灯危坐不敢息”和“惟有皇天知此心”都强调了这种忠诚的孤独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雨脚如麻”形容的是什么? A. 雨丝密集 B. 风力强劲 C. 夜色深沉 D. 山林摇动
“飘风从雨拔山林”中的“拔山林”是什么意思? A. 拔起山林 B. 风雨猛烈 C. 山林摇动 D. 山林茂密
诗中“守灯危坐不敢息”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诗人的警觉 C. 诗人的疲惫 D. 诗人的无聊
“惟有皇天知此心”中的“皇天”代指什么? A. 天帝 B. 皇帝 C. 皇宫 D. 皇族
答案:1. A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