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4:24:53
山市晴岚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远浦帆归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平沙落雁南传信,北寄书,半栖近岸花汀树。
似鸳鸯失群迷伴侣,两三行海门斜去。
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烟寺晚钟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
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
渔村夕照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
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
江天暮雪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钩鱼人一蓑归去。
洞庭秋月芦花谢,客乍别,泛蟾光小舟一叶。
豫章城故人来也,结末了洞庭秋月。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4:24:53
【双调】寿阳曲_山市晴岚花
作者:马致远 〔元代〕
山市晴岚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远浦帆归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平沙落雁南传信,北寄书,半栖近岸花汀树。
似鸳鸯失群迷伴侣,两三行海门斜去。
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烟寺晚钟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
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
渔村夕照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
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
江天暮雪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钩鱼人一蓑归去。
洞庭秋月芦花谢,客乍别,泛蟾光小舟一叶。
豫章城故人来也,结末了洞庭秋月。
在山清水秀的村外,草店西边,晚霞映照,雨后天空豁然开朗。
四周山峦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美丽,锦绣的风景又增添了翠绿。
远处的帆船在夕阳下归来,酒旗飘扬,几只小船还未靠岸。
落花漂浮,水香四溢,茅屋傍晚时分,断桥边卖鱼的人已散去。
平沙上落雁传递南方的消息,北方的书信,半栖在近岸的花汀树旁。
就像失群的鸳鸯迷失了伴侣,两三行船缓缓驶向海门。
潇湘夜雨中渔灯黯淡,客人梦回,滴水声声让人心碎。
孤舟在五更时分,行驶在万里之外,是离人几行泪水。
烟雾缭绕的寺庙,晚钟悠扬,古寺清幽,黄昏时分礼佛的人静默。
西风中晚钟声响三四声,如何让老僧修禅静心?
渔村夕阳下,鸣榔声止,暮光闪烁,绿杨堤上传来几声渔歌。
几家挂柴门闲晒渔网,都聚集在捕鱼的图景上。
江天暮雪,天色渐暗,雪花飞舞,梅花和柳絮交错飘落。
江边的晚景如画,钩鱼人披蓑衣归去。
洞庭的秋月下,芦花谢落,客人初次离别,月光下的小舟漂浮。
豫章城的故人来了,结束了秋月的洞庭之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马致远(1255年—1321年),字千里,号天游,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生活,情感真挚,擅长抒发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人们多离乡背井,诗中渗透着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情感的诗。开篇描绘了山间的美丽风光,山与水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以及人们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描写转向了人们的生活,卖鱼人散去,渔村的宁静,暗示着生活的平淡与无常。诗中反复出现的关于离别的意象,如鸳鸯失群、孤舟行驶,深刻传达了对失去的伴侣和故乡的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晚景图,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优美,令人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双调·寿阳曲》的作者是?
诗中“鸳鸯失群”意指什么?
诗歌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