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3:07
几年司谏直承明,
今日求真礼上清。
曾犯龙鳞容不死,
欲骑鹤背觅长生。
刘纲有妇仙同得,
伯道无儿累更轻。
若许移家相近住,
便驱鸡犬上层城。
几年来我担任司谏职务,直承明朝的旨意;今天我向上清仙境求真礼。曾经触犯龙神的鳞片却得以不死,想要骑着仙鹤寻求长生。刘纲有妻子与仙人同得,伯道却没有儿女因此更加轻松。如果可以让我迁居到近处,便可以带着鸡犬一同上楼城。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白居易的诗作涵盖了政治、民生、爱情等诸多主题,特别擅长叙事诗与歌行。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李炼师所作,李炼师是一位道士,诗中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诗作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道教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对友人的敬仰。
《酬赠李炼师见招》是一首富有道教色彩的诗作,展示了白居易对道教理念的理解与追求。开篇的“几年司谏直承明”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回顾,表现出对现实政治的思考与无奈。而“今日求真礼上清”则直接表达了他对道教仙境的向往,渴望追求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精神境界。
诗中“曾犯龙鳞容不死”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寓意深邃,既说明了诗人对命运的无畏,也反映了对神秘力量的信仰。诗人想要“骑鹤背觅长生”,这一意象生动地体现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且寓意追求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后面几句提及刘纲与伯道,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和境遇。其一有妻子而幸福,其二无儿女而轻松,反映出人们对家庭与自由之间的思考和取舍。
最后两句“若许移家相近住,便驱鸡犬上层城”,则是对理想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愿望。整体而言,本诗通过对比与对仗,表达了白居易对道教哲学的认同与个人追求的向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本诗体现了白居易对道教文化的认同,表达了追求长生与超脱世俗生活的愿望,反映出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好友的敬仰。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欲骑鹤背觅长生”中“骑鹤”象征什么?
刘纲和伯道分别代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