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9:34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
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
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
今虽在疏远,竟岁无牵役。
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
事有得而失,物有损而益。
所以见道人,观心不观迹。
曾经我是一位高官,如今却只是个普通的二千石(小官)。我觉得现在的生活不如以前,人们也说我不如之前。虽然以前的职务近在身边,但整日忧虑重重,诗也不敢吟唱,酒也不敢畅饮。如今虽然远离繁华,却一年无牵无挂,吃得饱饱,悠闲地坐着,整天唱歌喝酒。人生在世匆匆百年,像过隙的光阴。首先要追求的是身心的安逸,其次才是心灵的快乐。事物总有得失,物品也有损益。因此我见到高人,心中所求不在于表象,而是内心的宁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他提倡诗歌的通俗性,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
《咏怀》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仕途平淡、生活安逸的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过去荣华富贵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内心安宁的向往。
《咏怀》是白居易在晚年所作,通过对比昔日与今生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的开头,白居易用“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揭示了自己的身份变化,表现出对曾经荣华的惋惜与对如今平淡生活的接受。接着,他提到“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暗示了高官的生活虽然光鲜,但却充满了烦恼与压力。此后,他描述了如今的安闲生活:“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展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享受。整首诗在对比中传递出一种“得失随缘”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心的安宁与快乐才是人生的真谛。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昔日我是高官,今天却只是个普通的小官。
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
我自己觉得生活不如以前,别人也说我不如从前。
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
虽然以前身居要职,但每天都充满忧虑。
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
以前我有诗想吟,却因顾虑不敢;有酒想喝,却又怕出事。
今虽在疏远,竟岁无牵役。
现在虽身处偏远,但一年下来没有任何牵挂。
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
吃得饱饱,整天悠闲度日,唱歌喝酒到天黑。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人生在世短短百年,仿佛转瞬即逝。
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
首先要追求身体的安逸,其次才是心灵的快乐。
事有得而失,物有损而益。
事情总是有得有失,物品也有损有益。
所以见道人,观心不观迹。
因此我见到有道德的人,关注的是他们的内心,而不是外在的表现。
整首诗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比外在的荣华更为重要,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曾经的官位是什么?
A. 二千石
B. 凤阁郎
C. 大宰相
D. 小官
诗中提到“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是想表达什么?
A. 人生漫长
B. 时间的短暂
C. 生活的繁忙
D. 生命的意义
白居易《咏怀》与李白《将进酒》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