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55
白发书生谁复论,萧然深闭一蓬门。
自知赤壁功名晚,羞与周郎作耳孙。
这位白发的书生,谁还会来谈论他呢?他独自一人,深深地关上了门。
他心里明白自己在赤壁之战的功名已经已经太晚了,羞于与周瑜的后代相提并论。
这首诗提到的“赤壁”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周瑜是此役的主将,历史上被视为英俊才华的象征。诗中通过对比来表达作者对自己年华已逝、未能成就伟业的遗憾,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自我反省和谦卑的态度。
周紫芝,字道明,号紫芝,宋代诗人,以其工诗、善词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历史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写于晚年,反映了作者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以及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与自愧。通过对比周瑜的功名与自己平凡的境遇,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周紫芝的这首诗,言辞简练而意味深长。开篇以“白发书生”自称,展现了作者对年老的自觉与孤独,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随后的“萧然深闭一蓬门”则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似乎在暗示作者的隐居生活,抑或是对世事的无奈与不屑。
接下来,诗人提到“赤壁功名晚”,这是对自己成就的清醒认知,意识到自己未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光辉的足迹。他以周瑜为比较,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卑与羞愧之情。诗的最后一句“羞与周郎作耳孙”,以周郎的耳孙作比,展现出作者的谦卑与自我贬低,尽显文学家的情怀。
整首诗在语言上质朴而富有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令人动容。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我与历史英雄,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英雄的敬仰,同时流露出对个人成就的自省与谦卑。整首诗透着一种悲凉而深邃的智慧。
诗中提到的“赤壁”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羞与周郎作耳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的“蓬门”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