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胡戢七首 其一

《和胡戢七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4 12:13:36

诗句

达则经纶隐著书,昔人于此孰亲疏。

王通持底答杨素,汾曲先人有敝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3:36

原文展示:

达则经纶隐著书,昔人于此孰亲疏。
王通持底答杨素,汾曲先人有敝庐。

白话文翻译:

如果能达到高位,便可以隐居著书立说;
在这方面,古人中谁与我亲近或疏远呢?
王通在底下回答杨素,
汾河边的曲子里,有先人的破庐。

注释:

  1. 达则:指达到理想的地位或成就。
  2. 经纶:治理国家、管理事务的才能。
  3. 隐著书:隐居后写作、著书。
  4. 昔人:古代的人。
  5. 王通:即王通(公元584年-648年),字子真,唐代学者,擅长《易》。
  6. 杨素:杨素是唐代名将,曾任宰相。
  7. 汾曲:指山西汾河流域的民歌。
  8. 敝庐:破旧的房屋,常指隐居的地方。

典故解析:

  • 王通与杨素:王通在历史上以其学问和见识著称,而杨素则是当时的军事和政治人物,此处通过对话反映了士人与权贵的关系。
  • 汾曲:汾河是中国著名的河流之一,流域文化丰富,民歌更是承载了地方的历史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1年-1120年),字允和,号阮亭,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有较强的个性和鲜明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古人的故事反映自身的处境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人和当代人的反思,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开头的“达则经纶隐著书”暗示了诗人对成就的渴望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而“昔人于此孰亲疏”则引导读者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成就与生存的选择中,古人的经历是否能给当代人以启示。

诗中提及王通和杨素的对话,暗示了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王通的回答反映了知识的独立性与权力的局限性。而最后一句提到的“汾曲先人有敝庐”,不仅指向了古人的精神家园,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自我身份的探索与对历史传承的关注。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达则经纶隐著书:若有所成就,则可以隐居并著书立说,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昔人于此孰亲疏:古人与我在此处的关系如何,体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
    • 王通持底答杨素:提到王通与杨素的对话,反映出学者与权贵之间的互动。
    • 汾曲先人有敝庐:提及汾河的曲子,暗示古人隐居的简朴生活。
  2.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使得整首诗韵律感更强。
    • 借代:通过提及古人、王通等,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重。
  3. 主题思想

    • 这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知识与权力的辩证,体现出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古人:象征智慧与经验,代表过去的文化传统。
  • 著书:象征知识的传承与思想的表达。
  • 敝庐:象征隐逸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达则经纶隐著书”的意思是:

    • A. 成功后写书
    • B. 隐居后写书
    • C. 成功后隐居
    • D. 以上都对
      答案:D
  2. 王通与杨素的关系是:

    • A. 朋友
    • B. 对手
    • C. 学者与权贵
    • D. 兄弟
      答案:C
  3. “汾曲”指代的是: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乐曲
    • C. 一种地方
    • D. 一种饮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二者都反映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理想,后者则强调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理论与实践》
  • 《诗经与汉乐府基础研究》

相关查询

楚宫怨二首·其一 山中 怀古 润州听暮角 / 晚泊润州闻角 井栏砂宿遇夜客 岳阳别张祜 题鹤林寺僧舍 牧童词 念奴娇 至金陵 彩凤飞(十月十六日寿钱伯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勤以立身 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斜行横阵 靣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多历年稔 包含考的词语有哪些 言和心顺 薇藿 虞祔 牛字旁的字 乐利主义 鸾帚 走之旁的字 一将成功万骨枯 事事无成 包含聘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