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0:02
满江红 至锡山赠吴伯成明府,再用荔裳、顾庵诸先生原韵
作者: 徐釚 〔清代〕
九龙岩畔,翻麦浪千村花涨。
还更指远山云起,危楼无恙。
文采肯居吴质后,风流却在樊川上。
倩司勋司户两行书,看讼庭帘阁夜香浓,挥毫状。
在九龙岩边,麦浪翻滚,千村花朵争相开放。
更远处指着那远山,云雾缭绕,危楼依然安然无恙。
文采的风流,能够与吴质相比,而真正的风流却是在樊川。
请那位司勋与司户写下两行书法,看看那讼庭的帘阁,夜色中香气浓郁,挥毫而成。
作者介绍:徐釚,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以其清丽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徐釚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展现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徐釚赠友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满江红》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九龙岩畔的景色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勃勃生机。诗中“翻麦浪千村花涨”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美。接着,诗人转向远山的描绘,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危楼无恙,隐喻着在风云变幻的社会中,仍需要坚守与安宁的心态。
在对吴质与樊川的比较中,诗人深刻地揭示出风流与才华的关系,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自身的期许。最后,提到“倩司勋司户两行书”,让人感受到一种书法艺术的美感,象征着文化与权力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结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翻麦浪”)、对仗(“文采肯居吴质后,风流却在樊川上”)等,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文化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翻麦浪千村花涨”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樊川”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