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6:1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6:19:38
春草芦沟,又加写旗亭行色。
比叠到,阳关三曲,曼声凄恻。
画本重题言不尽,故人相送情难极。
较桑乾深浅意何如,惟君识。
车与马,鞭丝勒,主与客,觥船侧。
埋怨到,绿杨丝短,系君无力。
聚首不如图以内,怀人只在天之北。
咽离声流水最无情,何曾息。
春天的草在芦沟旁生长,已经描绘上了旗亭的行色(景象)。
层层叠叠的春景,正如阳关三曲,歌声凄婉动人。
再画一遍,所说的情意仍然说不尽,老朋友相送的情感难以极致。
与桑乾河相比,情意的深浅又如何呢?唯有你能理解。
车与马,鞭声响起,主人和客人,酒杯在船边轻碰。
埋怨的是,绿杨的柳丝如同短暂,系住你无力前行。
聚会的结果不如在图中相聚,思念的人只在天的北方。
哽咽的离别声如流水最为无情,何曾停止过。
作者介绍:蒋士铨,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诗作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作为文人,他在诗词中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离别时写的,表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人们情感上的痛苦。
这首诗通过春草、芦沟、旗亭等意象,巧妙地营造出了一幅忧伤的送别场景。诗人在春天的背景下,描绘了与故人的离别,情感真挚而深沉。开头的“春草芦沟”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但与离别的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景与情相互辉映。接着,诗人提到“阳关三曲”,这是一个经典的送别意象,表达了离别时的凄凉与不舍。
诗中反复提及的“故人”不仅指代具体的人,更是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加深,最后以“咽离声流水最无情”的句子收尾,展现了离别的无情与现实的残酷,令人感慨万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展开,表现了对故人深切的思念与无奈,传达出在历史动荡中人们情感的脆弱与坚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阳关三曲”象征什么?
“埋怨到,绿杨丝短”中的“绿杨丝”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