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满江红十六首 其十五

《满江红十六首 其十五》

时间: 2025-05-05 06:19:38

诗句

春草芦沟,又加写、旗亭行色。

比叠到,阳关三曲,曼声凄恻。

画本重题言不尽,故人相送情难极。

较桑乾、深浅意何如,惟君识。

车与马,鞭丝勒,主与客,觥船侧。

埋怨到,绿杨丝短,系君无力。

聚首不如图以内,怀人只在天之北。

咽离声、流水最无情,何曾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6:19:38

原文展示:

春草芦沟,又加写旗亭行色。
比叠到,阳关三曲,曼声凄恻。
画本重题言不尽,故人相送情难极。
较桑乾深浅意何如,惟君识。
车与马,鞭丝勒,主与客,觥船侧。
埋怨到,绿杨丝短,系君无力。
聚首不如图以内,怀人只在天之北。
咽离声流水最无情,何曾息。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草在芦沟旁生长,已经描绘上了旗亭的行色(景象)。
层层叠叠的春景,正如阳关三曲,歌声凄婉动人。
再画一遍,所说的情意仍然说不尽,老朋友相送的情感难以极致。
与桑乾河相比,情意的深浅又如何呢?唯有你能理解。
车与马,鞭声响起,主人和客人,酒杯在船边轻碰。
埋怨的是,绿杨的柳丝如同短暂,系住你无力前行。
聚会的结果不如在图中相聚,思念的人只在天的北方。
哽咽的离别声如流水最为无情,何曾停止过。

注释:

  • 春草:春天的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芦沟:指长满芦苇的沟,可能隐喻离别的景象。
  • 旗亭:一种亭子,古时用于观景或休息。
  • 阳关三曲:指阳关的美丽曲折,常用来象征送别的情感。
  • 桑乾:指桑乾河,象征离别的遥远。
  • 埋怨:对事物的不满或抱怨。
  • 绿杨丝:指杨柳的柔软枝条,象征轻柔的情感。
  • 聚首:重聚、相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士铨,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诗作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作为文人,他在诗词中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离别时写的,表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人们情感上的痛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春草、芦沟、旗亭等意象,巧妙地营造出了一幅忧伤的送别场景。诗人在春天的背景下,描绘了与故人的离别,情感真挚而深沉。开头的“春草芦沟”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但与离别的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景与情相互辉映。接着,诗人提到“阳关三曲”,这是一个经典的送别意象,表达了离别时的凄凉与不舍。

诗中反复提及的“故人”不仅指代具体的人,更是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加深,最后以“咽离声流水最无情”的句子收尾,展现了离别的无情与现实的残酷,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草芦沟:引入春天的景象,暗示生机与离别的背景。
  2. 又加写旗亭行色:加入旗亭的景象,增添离别的情感。
  3. 比叠到,阳关三曲:描绘送别的情景,阳关三曲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
  4. 画本重题言不尽:再绘制一遍,表达难以尽述的情感。
  5. 故人相送情难极:对送别情感的深刻表达。
  6. 较桑乾深浅意何如:通过桑乾河比喻情感的深浅。
  7. 惟君识:强调只有对方能理解这种情感。
  8. 车与马,鞭丝勒:描绘离别的场景,车马声响。
  9. 主与客,觥船侧:展现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关系。
  10. 埋怨到,绿杨丝短:埋怨短暂的柳丝,象征无力感。
  11. 聚首不如图以内:聚会不如在图中相聚,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
  12. 怀人只在天之北:怀念的人远在北方,表现思念之苦。
  13. 咽离声流水最无情:离别的声音如流水般无情,强调离别的痛苦。
  14. 何曾息:离别的痛苦永不停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情感比作流水,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声音拟人化,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展开,表现了对故人深切的思念与无奈,传达出在历史动荡中人们情感的脆弱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希望与新生,但与离别形成对比。
  • 旗亭:代表离别的场所,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 桑乾:象征距离与思念的深浅。
  • 绿杨丝:象征柔情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阳关三曲”象征什么?

    • A. 送别
    • B. 喜庆
    • C. 聚会
    • D. 旅行
  2. “埋怨到,绿杨丝短”中的“绿杨丝”象征什么?

    • A. 长久的情感
    • B. 短暂的无奈
    • C. 生机勃勃
    • D. 旅行的快乐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李白更加侧重于对友人的美好回忆和未来的祝愿。
  • 王之涣《登鹳雀楼》:虽是不同主题,但同样通过自然景象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展现出离愁的共通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诗词的情感表达》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宝剑 浣溪沙 常州张卿养素堂 寄河阳王宣徽 奉答圣俞宿直见寄之作 秋晚凝翠亭 归田四时乐二首 其一 春 观鱼轩 赴集禧宫祈雪追忆从先皇驾幸泫然有感 答子华舍人退朝小饮官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力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好语似珠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鼻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女牢 拼音rui的汉字_rui的字有哪些 磷化氢 一丘之貉 包含伺的成语 死而复生 故券 两点水的字 之字加偏旁的字有哪些?这份列表让你快速掌握_汉字偏旁学习 士字旁的字 伦字开头成语大全_伦字开头成语汇总 佃作 莺开头的成语 虫字旁的字 不急之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