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2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0:12
鸦啼金井纱窗晓。
掩重门梦回人悄。
杏花一夜齐开了。
付与斜阳芳草。
曲江宴轮啼久杳。
玉楼人眠多起少。
枝上红香看渐耗。
那更卖花声到。
清晨,乌鸦在金色的井边啼叫,纱窗透出微微的光亮。我轻轻关上重门,梦中醒来却发现四周静悄悄的。杏花在一夜之间盛开,映衬着斜阳和芳草。曲江的宴席上,酒杯轮换,却听不到欢声笑语。玉楼之中,人们大多沉睡,很少有人起身。树枝上的红香渐渐消散,何况那卖花的声音已经传来。
张令仪,清代诗人,生于1700年左右,著有多首诗词,风格清新雅致,常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
《杏花天》创作于春天,表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些许孤独与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内心世界。
《杏花天》是一首清新脱俗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春日的杏花盛景时,渗透了淡淡的忧伤。开篇的“鸦啼金井纱窗晓”,生动地勾画出清晨的宁静与生机,乌鸦的啼叫与金色的井水,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而“掩重门梦回人悄”则将读者带入一种孤寂的氛围,重门背后的安静与外面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考。
接下来的“杏花一夜齐开了”,展现了春天的繁华与生命力,杏花的盛开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而“付与斜阳芳草”则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斜阳将光辉洒在芳草上,透出一丝忧伤的美感。
“曲江宴轮啼久杳”描写了宴席上的冷清,曲江作为游乐之地,却因人们的沉睡而显得格外寂寞。最后几句“枝上红香看渐耗,那更卖花声到”,则把目光转向了杏花的衰败与时光的流逝,同时也引入了卖花的声音,暗示着生活的继续。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流逝以及内心孤独的思考,情感细腻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杏花的开放与凋零,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反映了个人生活的孤独与社会的繁华。
诗中“鸦啼金井纱窗晓”意指:
A. 清晨的宁静
B. 晚上的喧嚣
C. 正午的阳光
D. 黄昏的安静
“杏花一夜齐开了”中的“齐开”表示:
A. 同时盛开
B. 逐渐开放
C. 未开花
D. 只开一朵
诗中提到的“曲江”主要是指:
A. 一条河流
B. 一个游乐场所
C. 一座山
D. 一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