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7:23
高明若韩苏,方正如君实。
太山当面前,瞠目不能识。
谁能不由户,可怪亦可惜。
得若在家庭,迷殆胡越隔。
向微程朱子,出手为开辟。
我辈白日中,夜行至今日。
这首诗表达了对程朱理学的敬仰之情。诗人提到韩愈和苏轼,认为他们极具智慧和正直,然而,如同面对高耸的泰山,眼前的道理却难以识别。人们在面对理学之门时,有谁能不从中进出呢?这既令人感到遗憾,也颇为可惜。在家庭中,如果没有获得正确的引导,可能会迷失方向,仿佛被胡人和越人隔开了。诗人提到程朱理学的开辟,表示这种思想的引导使我们在光明的日子里,虽处于黑夜,却依然能走到今天。
陈普,字茂斋,宋代诗人,生活在理学盛行的时期。他的诗作常常融入理学思想,表现出对学问和道德的追求。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理学盛行之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程朱理学的追随与探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学问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现了理学的深邃与模糊。诗人将韩愈和苏轼这两位伟大的文学家与理学家相提并论,强调了他们的智慧和正直。接着,诗人用“太山”比喻理学的深奥,强调即使面对这样高耸的思想,仍然难以理解,反映了理学的复杂性。
"谁能不由户"这一句质疑了人们在追求知识时的无奈与困惑,既有对学问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随后,诗人提到来自家庭的影响,指出环境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隔阂。
最后,诗人提到程朱理学的影响,表达了对理学的向往与追求,认为在理学的指引下,人们虽在黑暗中,依然能够找到方向,走向光明。
整首诗表达了对程朱理学的推崇和对个人寻求真理过程中的困惑与期待,传达了知识的追求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两位文学家是?
“太山”在文中象征什么?
“可怪亦可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对比,陆游的诗强调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理想,展示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