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3:00
原文展示: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李郢 〔唐代〕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白话文翻译:
在偏远的乡间,我因多病而常闭门不出,荒废的园子里,重阳节的菊花独自开放。 在忧愁中,我又听到了那清冷的笛声,带着哀怨;在眺望中,却难以见到送酒的白衣人到来。 元瑜正享受着从军的乐趣,而甯戚的哀歌又有谁来怜悯? 红旗在碧江的暮色中纷纷飘扬,我知道你醉酒后在望乡台上思念故乡。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郢在重阳节时,因病闭门,思念远方的朋友而作。诗中通过对重阳节特有的菊花、清笛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野人多病”、“荒圃重阳菊自开”等词句,描绘了一个孤独、病弱的形象,以及一个荒凉、寂静的场景。诗中的“愁里又闻清笛怨”和“望中难见白衣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忧愁的情感。后两句通过对元瑜和甯戚的提及,以及对红旗和碧江暮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从军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一首典型的重阳节抒怀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重阳节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通过对重阳节特有的菊花、清笛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元瑜和甯戚的提及,表达了对从军生活的向往和对贫困和孤独的同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一首典型的重阳节抒怀之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野人”指的是谁? A. 作者自己 B. 陶渊明 C. 阮瑀 D. 甯戚
“荒圃重阳菊自开”中的“自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诗中的“白衣”指的是什么? A. 送酒的人 B. 从军的人 C. 贫困的人 D. 孤独的人
诗中的“望乡台”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忧愁 C. 思念故乡 D. 从军生活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