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天柱观

《游天柱观》

时间: 2025-05-07 15:50:29

诗句

听钟到灵观,仙子喜相寻。

茅洞几千载,水声寒至今。

读碑丹井上,坐石涧亭阴。

清兴未云尽,烟霞生夕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0:29

原文展示:

游天柱观 李郢 〔唐代〕

听钟到灵观,仙子喜相寻。 茅洞几千载,水声寒至今。 读碑丹井上,坐石涧亭阴。 清兴未云尽,烟霞生夕林。

白话文翻译:

我听到钟声来到灵观,仙子高兴地来相寻。 茅洞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水声至今依然寒冷。 在丹井旁读碑文,坐在石涧亭的阴影下。 清雅的兴致还未尽,烟霞在傍晚的树林中升起。

注释:

  • 灵观:指道观,道教的宗教建筑。
  • 仙子:道教中的神仙或仙女。
  • 茅洞:指道观中的洞穴或隐居之地。
  • 丹井:炼丹用的井,道教修炼的象征。
  • 涧亭:山涧旁的亭子。
  • 烟霞:指山间的云雾,也象征着仙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景物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道观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游览道观的情景,展现了道教仙境的神秘与美丽。诗中“听钟到灵观,仙子喜相寻”一句,以仙子的喜悦相寻,暗示了道观的神圣与仙气。“茅洞几千载,水声寒至今”则通过时间的沉淀,强调了道观的古老与神秘。后两句“读碑丹井上,坐石涧亭阴”和“清兴未云尽,烟霞生夕林”则进一步以具体的景物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道观美景的留恋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道教文化和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听钟到灵观,仙子喜相寻”:诗人听到钟声来到道观,仙子高兴地来相寻,表达了道观的神圣与仙气。
  • “茅洞几千载,水声寒至今”:茅洞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水声至今依然寒冷,强调了道观的古老与神秘。
  • “读碑丹井上,坐石涧亭阴”:在丹井旁读碑文,坐在石涧亭的阴影下,具体描绘了诗人在道观中的活动。
  • “清兴未云尽,烟霞生夕林”:清雅的兴致还未尽,烟霞在傍晚的树林中升起,表达了诗人对道观美景的留恋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仙子喜相寻”中的“喜相寻”赋予了仙子人的情感和动作。
  • 象征:“烟霞生夕林”中的“烟霞”象征着仙境和神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道观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茅洞:象征着古老和神秘。
  • 水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
  • 丹井:象征着道教的修炼和神秘。
  • 烟霞:象征着仙境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灵观”指的是什么? A. 寺庙 B. 道观 C. 书院 D. 宫殿 答案:B

  2. “茅洞几千载”中的“茅洞”象征着什么? A. 现代 B. 古老 C. 繁华 D. 荒凉 答案:B

  3. 诗中的“烟霞”象征着什么? A. 仙境 B. 尘世 C. 战争 D. 和平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山水仙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李郢《游天柱观》: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仙境,但李白的《庐山谣》更加豪放,而李郢的《游天柱观》则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郢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道教文化》:了解道教文化,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道教元素。

相关查询

泗州东城晚望 春日杂兴十首 虞美人(三之一)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 悼王子开五首 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 寄蓴姜法鱼糟蟹 闲燕堂联句 夜坐怀莘老司谏 秋夜病起怀端叔作诗寄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玄乎 雨字头的字 角字旁的字 敬祝 二传手 通前澈后 行字旁的字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酒龙诗虎 打牙打令 犂然 采字旁的字 过头杖 稠人广众 鬲字旁的字 包含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