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1:08
澹荡江湖玉局随,
苦心作者调谁知?
户庭直欲包山海,
义例频烦托寓卮。
穷尽异书多逸事,
得来妙解折群疑。
最怜乐善通怀处,
尝许门人赞一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学术研究的深切感悟。诗中描绘了江湖的辽阔与人生的无常,作者的苦心孤诣却无人知晓。诗人向往能够包容万物,然而繁多的规章制度却让人感到困惑。通过不断探索各种书籍,诗人希望揭示其中的许多逸事,以解答众多疑惑。诗人最怜惜的是那些乐善好施、心怀宽广的人,曾经也得到了门人的赞誉。
韩菼(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思想深邃而著称。其作品常反映对社会、历史的深入思考,关注人性与道德。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是历史变迁、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感叹于历史的浩瀚与个人的渺小,同时也反映了对学问与研究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学术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澹荡江湖”描绘江湖的广阔,暗示人生的渺小与无常。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努力创作的孤独感,强调“苦心作者调谁知”,突出了创作的艰辛与无人理解的境遇。接下来的“户庭直欲包山海”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想要包容万物,然而现实中的“义例频烦”却让他感到困惑与无奈。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历史书籍的探索,试图寻找解答和启示,强调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乐善好施者的赞美,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对善良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个人对历史、学术的执着追求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善良人性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中“苦心作者调谁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人理解
B. 受到赞誉
C. 生活富足
“义例频烦托寓卮”中的“义例”指的是什么?
A. 诗歌
B. 规章制度
C. 个人情感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韩菼的这首诗更加内敛,关注内心的挣扎与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