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2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23:33
登吴城望湖亭
作者: 高心夔 〔清代〕
晓涨浮空左蠡青,号风四荡旅魂醒。
中流石尽沈精卫,狂渚林隤断脊令。
盛宪忧伤年易蹙,韩娥漂泊曲难听。
面尘臆血谁湔拭,心堕苍茫况此亭。
晨曦中,湖水涨起,映出浮空的青色,四处回响着风声,旅人的魂魄在这声响中苏醒。
湖中石头尽处,精卫鸟也沉入水中,狂风中的小洲,树木倾斜,断了脊梁。
盛宪的忧伤在岁月中愈发紧缩,韩娥的漂泊之曲难以再听。
面上的尘埃和内心的血迹又有谁来清洗?我的心灵在这苍茫中沉溺,此亭又有什么意义呢?
高心夔,清代诗人,生于文人气息浓厚的时代,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此诗创作于高心夔游览吴城的时刻,借景抒怀,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漂泊的感慨。
《登吴城望湖亭》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苦短和内心孤独的思考。诗中“晓涨浮空左蠡青”开篇即描绘出湖面清晨的美丽景象,犹如一幅动人的画卷,吸引读者的目光。然而,随之而来的“号风四荡旅魂醒”则揭示了旅人的孤独与迷惘,仿佛在风声中,旅人感受到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孤独感。
接着,诗人提到“中流石尽沈精卫”,用精卫鸟的传说象征对生命的无奈与抗争,表现出一种悲壮的情感。通过“盛宪忧伤年易蹙”与“韩娥漂泊曲难听”,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的遭遇相联系,表达了对往事的惋惜与对未来的无奈。
最后,诗人发出“面尘臆血谁湔拭,心堕苍茫况此亭”的感慨,展现了深深的自我反思与内心的挣扎,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处寄托的苍凉。
整首诗以清晨的湖景为引,深入探讨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具有深厚的哲理与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以湖景为背景,通过旅人的感受,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深刻体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迷茫与对历史的反思,情感细腻而深邃。
诗中提到的“精卫”象征着什么?
A. 抗争与无奈
B. 自由与快乐
C. 财富与成功
“盛宪忧伤年易蹙”中“盛宪”指的是?
A. 历史人物
B. 一种情感
C. 风景
此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C. 对友情的珍惜
高心夔的《登吴城望湖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思考,但高心夔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王维则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者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