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6:12
九月三日同吕周辅教授游大邑诸山
作者: 陆游 〔宋代〕
大邑知名杜叟诗,
山中仍值菊花时。
节旄落尽羁臣老,
髀肉生来壮士悲。
豪举每嫌杯绿浅,
痴顽颇怪鬓丝迟。
广文别乘官俱冷,
相伴宽为五日期。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大邑,那里以杜甫的诗名闻名,
此时正是山中菊花盛开的季节。
节日的旗帜已经落尽,羁旅的臣子已然衰老,
而我因身材发福而感到壮士的悲哀。
豪饮时总是嫌弃酒杯太浅,
痴呆的人却总是抱怨白发的生长太慢。
广文(指广泛的文化知识)离开后,官职也显得冷淡,
我和朋友们在一起,只有宽阔的五日,觉得时间太短。
本诗提到的“杜叟”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尊称,他的诗作多描写社会时事与民间疾苦,极具历史和人文价值。诗中“节旄落尽”暗指时光流逝、岁月无情,表现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与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散文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激昂、忧国忧民而闻名,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势日衰,陆游心中充满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陆游的《九月三日同吕周辅教授游大邑诸山》是一首抒情诗,反映了诗人对友谊、时光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全诗通过对菊花时节的描绘,引入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壮年时光的怀念。在诗中,陆游提到“节旄落尽羁臣老”,不仅描述了节日的结束,也暗示了他自己在世俗中的无奈与衰老。接着“豪举每嫌杯绿浅,痴顽颇怪鬓丝迟”两句,展现出诗人对饮酒的豪情与对白发增多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他心中的矛盾和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山水景色与深沉内省的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示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使得作品既有景物的美丽,又充满了哲理的深邃。
整首诗反映了陆游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同时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壮年时光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生活的探索。
诗中提到的“大邑”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的“节旄落尽”是什么意思?
“豪举每嫌杯绿浅”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