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后湖赏莲花

《游后湖赏莲花》

时间: 2025-04-30 05:18:50

诗句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满目荷花千万顷,

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8:50

原文展示:

游后湖赏莲花 李璟 〔唐代〕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白话文翻译:

蓼花沾水如同火焰不灭,水鸟惊飞鱼儿如银梭投入。 眼前尽是千万顷的荷花,红绿相间铺展在清澈的水流上。 孙武已经斩杀了吴宫中的女子,琉璃池上漂浮着美人的头颅。

注释:

  • 蓼花:一种水生植物,花小而红。
  • 蘸水:指蓼花沾水。
  • 火不灭:形容蓼花鲜艳如火,不易凋谢。
  • 银梭:比喻鱼儿游动迅速,如织布的梭子。
  • 敷:铺展。
  • 孙武: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曾训练吴宫女子,斩杀不听令者。
  • 琉璃池:形容池水清澈如琉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璟,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湖赏莲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故事的回忆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色彩,描绘了一幅湖上赏莲的美丽画卷。首句“蓼花蘸水火不灭”,用“火不灭”形容蓼花的鲜艳,形象生动。次句“水鸟惊鱼银梭投”,以“银梭”比喻鱼儿的迅捷,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后两句“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则展现了荷花的壮观景象,红绿相间,色彩斑斓。最后一句“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提及,为这幅自然画卷增添了一抹历史的厚重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蘸水火不灭”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蓼花的鲜艳。
  • 次句以“银梭”比喻鱼儿的迅捷,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 第三句“满目荷花千万顷”,展现了荷花的壮观景象。
  • 末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提及,为画面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火不灭”、“银梭”等,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 对仗:如“红碧相杂”,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故事的回忆和感慨,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蓼花:鲜艳如火,不易凋谢。
  • 水鸟、鱼:增添画面的动感。
  • 荷花:壮观景象,色彩斑斓。
  • 琉璃池:清澈如琉璃,增添历史的厚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蓼花蘸水火不灭”形容的是什么? A. 蓼花的颜色 B. 蓼花的生命力 C. 蓼花的形状 D. 蓼花的香气

  2. “水鸟惊鱼银梭投”中的“银梭”比喻的是什么? A. 水鸟 B. 鱼 C. 荷花 D. 蓼花

  3. 诗中提到的“孙武已斩吴宫女”是指哪个历史事件? A. 孙武训练吴宫女子 B. 孙武斩杀吴宫女子 C. 孙武征战吴国 D. 孙武治理吴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情感更为深沉。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璟《游后湖赏莲花》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李诗更为明快,杜诗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璟的诗作,可全面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发展。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楚湘旧俗 水龙吟·先来花较开迟 水龙吟·昼长帘幕低垂 水龙吟·暮天丝雨轻寒 孤鸾·荆溪清晓 西江月·春事三分之二 水龙吟·暮云低锁荒台 摸鱼儿·正桃花 摸鱼儿·正挑灯 孤鸾·塞鸿来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身在曹营心在汉 浪迹天下 间不容砺 不得已而为之 空讳 釆字旁的字 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夏李 长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禀见 珠玉之论 屮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包含犀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瞻的成语 饮露餐风 怀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